[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锁骨骨折制动衣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0197.7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22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卓瑞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瑞燕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A61F5/37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陆帅;蔡学俊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生儿 锁骨 骨折 制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锁骨骨折制动衣,包括衣服本体与斜跨绑带,衣服本体的胸前设有用以置入新生儿患肢的小口袋,斜跨绑带斜跨包裹住内置患肢的小口袋。该新生儿锁骨骨折制动衣的结构简单,将新生儿的患侧手臂置入小口袋,使新生儿的患肢保持功能位,同时设计了斜跨绑带斜跨于新生儿的肩甲至前胸,很好地保护新生儿在哭闹或活动时患侧肢体始终保持在小口袋内,更好地保护新生儿患肢,避免骨折错位,促进骨折部位尽快愈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锁骨骨折制动衣,用于新生儿产伤导致的锁骨骨折的保护。
背景技术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新生儿分娩过程中最常见的产伤骨折,已成为新生儿产伤中值得关注的问题。锁骨骨折发生部位与其解剖特点有关,锁骨位于胸部上方,有2个生理弯曲,内半段向前突,外半段向后凸,略呈“S”状,内2/3较粗,中外1/3 交界部相对较细,故此处易发生骨折,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14%-4.4%。
影像学结果显示,愈合的征象最早分别出现在第7天(骨膜反应)、第11天(骨痂)、第20天(桥状骨痂)和第35天(重塑)。 每个征象出现的高峰时间如下:11-42 d为骨膜反应,12-61d 为骨痂形成,22-63d为桥状骨痂,49-59d为重塑。
由于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临床上症状常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哭闹,体检时可见患侧上肢受限、患侧锁骨局部肿胀、淤血、骨擦音及拥抱反射消失等体征。
目前绝大多数新生儿锁骨骨折确诊后无需手术、无需石膏固定等特殊处理,故临床上医嘱为患肢制动,以尽可能减少患儿患肢活动。
目前,对于锁骨骨折的成年人多采用八字绷带外固定,由于成人体位多为站立,可以通过重力作用使患侧手臂保持功能位置,即使是睡觉也有能通过自主意识尽可能使患肢保持功能位置,但不适合新生儿使用。由于新生儿长时间处于卧位,重力作用无法使患侧处于功能位,同时由于新生儿好动,无自主控制能力,一旦哭闹或为新生儿沐浴及更换尿布时会不自觉伤害到患肢,个别患儿也可因骨折错位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臂丛神经或肺部损伤,甚至留下后遗症或永久性畸形。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生儿锁骨骨折制动衣,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生儿锁骨骨折制动衣,包括衣服本体与斜跨绑带,衣服本体的胸前设有用以置入新生儿患肢的小口袋,斜跨绑带斜跨包裹住内置患肢的小口袋。
优选的,小口袋为左右两端开口,可用于任何一侧上肢的制动。
优选的,小口袋内部呈左右延伸贯通。
优选的,斜跨绑带的端部之间粘连,可根据需要固定的肢体调整斜跨固定绑带的方向。
优选的,斜跨绑带的端部之间经魔术贴粘连,魔术贴绒毛位于斜跨绑带的一端正面,魔术贴勾毛位于斜跨绑带的另一端背面。
优选的,衣服本体与斜跨绑带采用柔软的棉布材质,给新生儿骨折患肢进行适度制动,更好地保护新生儿患肢,避免骨折错位,促进骨折部位尽快愈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新生儿锁骨骨折制动衣的结构简单,将新生儿的患侧手臂置入小口袋,使新生儿的患肢保持功能位,同时设计了斜跨绑带斜跨于新生儿的肩甲至前胸,很好地保护新生儿在哭闹或活动时患侧肢体始终保持在小口袋内,更好地保护新生儿患肢,避免骨折错位,促进骨折部位尽快愈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瑞燕,未经卓瑞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0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排气弯管固定支架
- 下一篇:一种汽车燃油箱箍带液态涂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