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脂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0976.7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7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孙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艳春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3209;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庞晓辰;孙海波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脂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脂针,针尖部、针管和针尾部,针尖部通过针管和针尾部相连通,针尖部上设有多个凹槽,针管为中空结构,针管靠近所述针尖部上设有多个吸脂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吸脂针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吸脂针在脂肪中行进的阻力,最大限度的降低所造成的深层软组织挫伤,同时保证吸脂的安全和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脂针。
背景技术
吸脂是将吸脂针通过皮肤的小切口进入皮下,将局部堆积的脂肪组织吸出,以改善肥胖体型的一种方法。其中,吸脂针的结构对于吸脂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现有吸脂针的针尖部为顿圆形,在插入皮下的过程中易造成顿性挫伤的问题,同时,吸脂针的吸脂孔边沿过于光滑,不利于脂肪的切割。
鉴于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插入时不会造成顿性损伤、吸脂效果理想且结构强度较好的吸脂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吸脂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吸脂针,针尖部、针管和针尾部,所述针尖部通过所述针管和所述针尾部相连通,所述针尖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针管为中空结构,所述针管靠近所述针尖部设有多个吸脂孔。
优先地,所述针管包括椭圆形针管部和圆形针管部,所述椭圆形针管部的一端与所述针尖部相连,所述椭圆形针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圆形针管部相连,所述椭圆形针管部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圆形针管部的截面为圆形。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吸脂孔呈单排的排列设置在所述椭圆形针管部的管壁上。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针尾部包括手柄和连接口,所述手柄的末端设有连接口。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手柄上设有定位标识。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吸脂孔与所述定位标识在一条水平线上排列。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吸脂孔的边缘为锐利的切割细齿。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吸脂孔的个数为1-5个。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针尖部的夹角为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针尖部便于吸脂针穿入皮下,不会造成顿性挫伤;
针管靠近针尖部设有椭圆形针管部即截面为椭圆,截面大,吸脂效果更好;
吸脂孔边缘为锐利切割细齿,在穿入皮下的过程中对脂肪进行切割,便于吸脂;
吸脂孔设置为单排,可以在吸脂针伸入并到达人体皮下脂肪层时,朝向皮下脂肪层的一侧具有吸脂孔,实现吸脂,而朝向表皮的一侧不具有吸脂孔,不会对表皮造成伤害;
定位标识可以通过肉眼识别吸脂孔的位置;
吸脂孔分布均匀不会造成吸脂部位脂肪流失的不均匀,在人体外表呈现凹凸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顿性挫伤,保证吸脂高效且吸脂针的结构强度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面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B-B’面的剖面图;
图4是C部放大图;
图中:
1、针尖部;2、圆形针管部;3、手柄;4、定位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艳春,未经孙艳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0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交通导行工程车
- 下一篇:一种茶叶加工用压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