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抛撑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1154.0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3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诚文;谭永广;于成江;张辉;张俊廷;范泽驰;王振林;崔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抛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护桩、铺设于该基坑底面的垫层、间隔布设于该基坑内部的多个工程桩、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该支护桩与该垫层之间的多个抛撑,该工程桩延伸出该垫层并与该垫层固定。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常规抛撑支护体系,施工简便,通过预留插槽式预埋件,可进行装配式施工,安拆方便,可多次周转使用同时避免栓接或焊接带来的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抛撑后方通过施工配筋垫层将一定数量的工程桩连成一片,形成“群桩效应”,为抛撑提供有力的反向支撑,相对于常规直接顶在工程桩上的做法,不会造成工程桩偏移,保证工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抛撑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建筑工程外围场地狭小,用地红线与建筑物距离较近,常规桩锚式支护体系不具备施工条件,而内撑式支护体系成本高工期较长,且施工工序复杂,工程质量不能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撑基坑支护结构,所述抛撑基坑支护结构通过支护桩、冠梁、抛撑、垫层和工程桩连接组成一个受力整体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建筑用地与周边建筑物距离较近时,桩锚式支护体系不具备施工条件,内撑式支护体系工期长,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抛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护桩、铺设于该基坑底面的垫层、间隔布设于该基坑内部的多个工程桩、以及可拆卸地连接于该支护桩与该垫层之间的多个抛撑,该工程桩延伸出该垫层并与该垫层固定。
本实用新型抛撑基坑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连接多个该支护桩顶部的冠梁、该抛撑可拆卸地连接于该冠梁和该垫层之间,且多个该抛撑与多个该支护桩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抛撑基坑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抛撑与该冠梁和该垫层上均设有预埋件,该预埋件上设有插槽,该抛撑的两端设有用于插接至该插槽的插板。
本实用新型抛撑基坑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预埋件包括用于锚固至该冠梁和该垫层的多根锚固筋、以及固定于多根该锚固筋外端的插接部,该插接部上设有该插槽。
本实用新型抛撑基坑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垫层与该抛撑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用于预埋该预埋件的加厚区。
本实用新型抛撑基坑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加厚区的底部标高低于该垫层的底部标高,且该加厚区的底部与该垫层的底部之间设有加腋。
本实用新型抛撑基坑支护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抛撑与该支护桩之间填充有回填土。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护桩、冠梁、抛撑、垫层和工程桩连接组成一个受力整体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建筑用地与周边建筑物距离较近时,桩锚式支护体系不具备施工条件,内撑式支护体系工期长,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常规抛撑支护体系,施工简便,通过预留插槽式预埋件,可进行装配式施工,安拆方便,可多次周转使用同时避免栓接或焊接带来的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预留回填土可有效抵抗支护水平位移,同时为抛撑施工提供支撑作业面,相对于常规临时安装立柱支撑的方式,施工更加简便;抛撑后方通过施工配筋垫层将一定数量的工程桩连成一片,形成“群桩效应”,为抛撑提供有力的反向支撑,相对于常规直接顶在工程桩上的做法,不会造成工程桩偏移,保证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抛撑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M圈放大图。
图3为预埋件正视图。
图4为预埋件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1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安装预埋件的调节体系
- 下一篇:隔墙板洞口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