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2220.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48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陶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布睿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L50/60;H01M50/242;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58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组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支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部两侧内壁对称安装有弹性阻挡机构,所述外壳底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伸缩杆,多个所述弹性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底板,所述底板靠近弹性阻挡机构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槽底壁和抵块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安装有弹性阻挡机构的侧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外壳一侧侧壁为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通过滑动机构滑动安装在外壳底壁上,所述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靠近外壳内与移动板相邻的侧壁。本实用新型可以固定各种不同规格大小的电池组,方便了对电池组的选择和搭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支架。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由于新能源汽车有效降低了油耗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并且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动力愈发强劲,几乎已经完全能够替代燃油汽车的性能,同时,电动汽车还有噪音低、行驶稳定舒适等优点,因此,也不断的被消费者所接受,已成为汽车业发展的新热点。
但新能源汽车优秀性能背后是安装了庞大的电池组,由于发动机舱内空间有效,需要提高空间利用率,根据不同车型匹配安装电池组,但是现有的支撑架均为固定式结构,安装步骤也较为繁,且不能根据电池组的大小进行随意调节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不能根据电池组大小进行调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支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外壳上部两侧内壁对称安装有弹性阻挡机构,所述外壳底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伸缩杆,多个所述弹性伸缩杆远离外壳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底板,所述底板靠近弹性阻挡机构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槽底壁和抵块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安装有弹性阻挡机构的侧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抵块与移动槽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外壳一侧侧壁为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通过滑动机构滑动安装在外壳底壁上,所述外壳内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靠近外壳内与移动板相邻的侧壁,且与移动板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阻挡机构由挡板、第二弹簧和第二凹槽组成,所述外壳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挡板中部,所述挡板一端与外壳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槽和滑轮,所述移动板靠近外壳底壁的一侧通过连接杆与多个滑轮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底壁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滑轮滑动安装在滑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和螺纹杆,所述蜗杆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在外壳底壁上,所述螺纹杆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外壳远离移动板的一侧内壁,且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移动板上,所述蜗轮固定连接在螺纹杆上,且与蜗杆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靠近开口的一侧为弧形,且第二凹槽规格和深度比挡板大。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长度比弹性伸缩杆长,且宽度比抵块宽度更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待安装的电池组件通过开口放入支架内部,电池通过弹性阻挡机构接触底板,压缩弹性伸缩杆,将整个电池固定在底板和挡板之间,确保电池组不会上下移动,接着用调节机构对移动板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将移动板向内移动,压缩抵块,将电池组固定在支架内部。通过简单的调节机制将电池组固定,对不同规定大小的电池组进行组合固定,使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组装上有更多的选择和搭配,同时弹性伸缩杆好多个弹簧在一定程度上对电池组起到了缓冲保护的作用,使电池组的使用更加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布睿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布睿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2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