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刺引流针防刺持棒钳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49150.7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8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胡韬;陆佳玮;吴德升;郭凯;沈贝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A61B17/34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刺 引流 针防刺持棒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引流针防刺持棒钳,具有一对主副钳头,所述主钳头和副钳头的钳杆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主钳头为带齿的钳头,所述副钳头上连接有一个金属套筒,所述金属套筒为中空结构,长度覆盖被钳夹的穿刺针的尖端。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尖锐金属棒状物,如穿刺引流针安全钳夹的问题,可以安全钳夹尖锐金属棒状物,并提供牢固把持力的持棒钳。本实用新型的持棒钳在保护手术操作者不被尖端刺伤的同时,对穿刺针提供有力的夹持力,有助于术者快速安全有效的将引流针拔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引流针钳,尤其是一种穿刺引流针防刺持棒钳。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外科深部手术均需要在手术结束后安置引流管。穿刺引流管的安置过程中,需要将锋利的穿刺引流针从患者的皮下穿至体表。在此操作过程中,穿出体表的尖锐穿刺针容易造成手术者的误伤,如果患者本人存在传染性疾病,那么对于术者而言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如何安全且有效的将露于体表的引流针从患者体内拔除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尚无针对尖锐金属穿刺针提供保护的钳夹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穿刺引流针防刺持棒钳,解决尖锐金属棒状物,如穿刺引流针安全钳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刺引流针防刺持棒钳,具有一对主副钳头,所述主钳头和副钳头的钳杆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主钳头为带齿的钳头,所述副钳头上连接有一个金属套筒,所述金属套筒为中空结构,长度覆盖被钳夹的穿刺针的尖端。
进一步,所述金属套筒的顶部开有小孔,便于高温灭菌消毒时蒸汽的穿透。
进一步,所述主钳头和副钳头的钳杆后端设有手指套环,且手指套环、连杆与主钳头和副钳头分别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钳杆的腰部连接有主副卡齿,主副卡齿扣住后提供稳定的把持。
进一步,使用时,尖锐穿刺针进入金属套筒后,所述主钳头与副钳头夹闭锁定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全金属医用不锈钢材质,由主副金属钳头,销轴,左右钳杆及主副卡齿组成,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尖锐金属棒状物,如穿刺引流针安全钳夹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以安全钳夹尖锐金属棒状物,并提供牢固把持力的持棒钳。
3.本实用新型的持棒钳在保护手术操作者不被尖端刺伤的同时,对穿刺针提供有力的夹持力,有助于术者快速安全有效的将引流针拔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引流针防刺持棒钳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引流针防刺持棒钳钳夹尖锐穿刺引流针示意图;
图3是带金属套筒主钳头的防刺持棒钳主副钳头示意图;
图4是穿刺针进入主钳头的金属套筒内示意图;
图5是尖锐穿刺针进入金属套筒后主钳头与副钳头夹闭锁定穿刺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穿刺引流针防刺持棒钳,由主钳头1、副钳头5、销轴2、钳杆3、钳杆主副卡齿4组成。主钳头1和副钳头5分别设有常规带齿钳头和一个连接有长金属套筒6的钳头。金属套筒6为中空结构,长度足够覆盖常规穿刺针7的尖端,金属套筒6的顶部开有小孔,方便高温灭菌消毒时蒸汽的穿透。
销轴2连接该钳的左右钳杆3并提供活动的连接点。左右钳杆3连接钳头及手指套环,为一体成型,为增加钳头的钳夹力提供有效的力臂。主副卡齿4连接在钳杆3的腰部,卡齿扣住后提供稳定的把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491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机牌坊与滑板的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制品加工用精准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