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频器专用水源冷却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50396.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0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冯湘禹;陈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能环电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2M1/00;F25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王鹏;李彬彬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器 专用 水源 冷却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频器专用水源冷却机组,包括柜体、制冷循环系统和冷却管,柜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设在柜体中,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器套在冷却管上或设在冷却管中,冷却管上设有进水口A和出水口A,制冷循环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制冷循环系统独立工作。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采用水冷的方式,通过制冷循环系统制冷,变频器的热风经过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后温度降低,降温后的冷风输送至变频器所处的环境中,实现变频器快速降温,以满足变频器的环境控制需求,另外,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器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冷却管中的水带走,实现变频器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变频器专用水源冷却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变频器散热冷却一般采用通风散热、普通空调散热、空水冷系统且多为人工操作,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新型高、低压变频器等电气设备的发热量与日俱增,而且对设备运行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冷却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新型变频器设备的环境控制需求,同时,传统散热能耗高、效果不佳、智能化不足且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维护系统运行,造成企业运营成本高,维护保养工作不善等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频器专用水源冷却机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频器专用水源冷却机组,包括柜体、制冷循环系统和冷却管,柜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设在柜体中,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器套在冷却管上或设在冷却管中,冷却管上设有进水口A和出水口A,制冷循环系统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制冷循环系统独立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柜体上的进风口可以与变频器的热风口连通,柜体上的出风口与变频器所处的环境连通,冷却管可以与外界的冷却水塔连接,采用水冷的方式,通过制冷循环系统制冷,由于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变频器的热风经过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后温度降低,降温后的冷风输送至变频器所处的环境中,实现变频器快速降温,以满足变频器的环境控制需求,另外,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器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冷却管中的水带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可以节约能源损耗,减少碳排放,提高效率,并实现变频器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多个制冷循环系统的设计,机组具有更高可靠性,任何一个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压缩机发生故障,其他制冷循环系统仍可正常运行不受影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口可以设在柜体的顶部,出风口可以设在柜体的侧部,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在柜体中可以倾斜排布。由此,进风口、出风口在柜体上的位置便于将设备安装在变频器所处的环境中,蒸发器倾斜排布可以有效增加蒸发器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实现对变频器的热风的快速降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的倾斜角度可以是30~70度。由此,30~70度的倾斜角度可以确保制冷循环系统的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满足变频器的环境控制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管可以设在柜体的内底部,冷却管上的进水口A和出水口A从柜体的侧部伸出,柜体的内底部可以设有水槽,水槽上设有排水管A,排水管A的一端设在水槽的底部,排水管A的另一端从柜体上伸出。由此,从柜体侧部伸出的进水口A和出水口A便于与冷却水塔进行连接安装,制冷循环系统产生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柜体底部的水槽以及排水管A进行排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套管,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器采用盘管式冷凝器,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器套在冷却管上,冷却管和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器均容置在套管中,冷却管上的进水口A和出水口A从套管的端部伸出且从柜体的侧部伸出。由此,盘管式冷凝器套在冷却管上可以提高冷凝器与冷却管之间的换热效率,套管可以有效防止冷凝器排放的热量逸散,影响对变频器的降温,套管可以将冷凝器排放的热量收聚在套管中,提高套管中冷凝器与冷却管之间的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能环电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能环电气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503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