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57532.4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1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朱陇辉;赵璇;武振锋;索鹏;王硕;张万杰;胡殿瑞;刘名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4/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7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轨道交通 长大 区间 贯通 地线 布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包括:电缆槽、接地端子、接地钢筋;所电缆槽呈凵形状,且电缆槽的槽底部镶嵌有L形状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底端焊接在接地钢筋上,且接地端子的顶端上通过螺栓连接有L型压接件;所述L型压接件间隙配合在电缆槽的槽内,且L型压接件包括有第一压接部与第二压接部,并且第一压接部与第二压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压接部呈b形状,且第一压接部放置在接地端子的顶端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连接较为牢固,导电效果较好,不易偏转,方便连接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贯通地线是指沿铁路沿线敷设的用于所有金属设备接地的裸铜线,多用于电气化铁路中。铁路沿线所有设备均与同一条贯通地线连接,可保证全线所有信号传输设备的接地电位在任意时刻都保持一定的平衡。
在现有的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中,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一般是通过L型压接件相连接的,现有L型压铸件与贯通地线、接地端子的连接不够紧密,导电效果较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包括:电缆槽、接地端子、接地钢筋、螺栓、L型压接件、贯通地线;所电缆槽呈凵形状,且电缆槽的槽底部镶嵌有L形状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底端焊接在接地钢筋上,且接地端子的顶端上通过螺栓连接有L型压接件;所述L型压接件间隙配合在电缆槽的槽内,且L型压接件包括有第一压接部与第二压接部,并且第一压接部与第二压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压接部呈b形状,且第一压接部放置在接地端子的顶端上;所述第一压接部放置在接地端子上的一端上开设有圆形状的通孔;所述第一压接部的底端面上均布有凸牙,且所述凸牙与第一压接部设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压接部呈U形状,且第二压接部设在第一压接部的左侧;所述第二压接部包裹在贯通地线上,且贯通地线与第二压接部压接固定;所述第二压接部的内侧面上均布有凸牙,且所述凸牙与第二压接部设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所述凸牙呈锥形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所述螺栓的螺杆通过间隙配合方式向下穿过通孔后与接地端子的顶端螺纹连接固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压接部的底端面上均布有凸牙,且第二压接部的内侧面上均布有凸牙,并且凸牙呈锥形状,使得L型压接件与接地端子、贯通地线的连接较为牢固,提高导电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压接部的底端面上均布有凸牙,使得L型压接件与接地端子在通过螺栓连接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偏转,方便L型压接件与接地端子的连接。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长大区间的贯通地线布置结构的改进,具有结构合理,连接较为牢固,导电效果较好,不易偏转,方便连接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575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