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61760.9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1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元定;吴照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宏立至信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N2/6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潜 汽车座椅 前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包括前排座盆骨架和前排座垫泡沫,还包括由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的冲击吸能块,所述冲击吸能块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的防下潜区域内。采用抗冲击性、缓冲性能好的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冲击吸能块,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的防下潜区域内。在前撞过程中,能有效阻止前排驾乘人员向前下运动的趋势,增强座盆防下潜能力,保护前排驾乘人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下潜功能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前排座盆通常由前排座盆骨架和前排座垫泡沫组成。将前排座盆骨架放入发泡模具内发泡形成前排座垫泡沫,最后再在前排座垫泡沫外套上座垫套。
通常,前排座盆上设计有前横杆,对阻止碰撞过程中乘客下沉非常重要,在前撞过程中,乘客在保险带的拉力下有向前向下滑的趋势,乘客很有可能由保险带底下滑出,这种现象就叫下潜。阻止下潜的目的就是阻止乘客在前撞过程中的向前运动,这个任务目前就落在了座盆的前横杆上。
如图5所示,当假人开始向前移动时,它的轨迹只能通过录像来观察。在每种汽车上,这个轨迹都几乎相同。历史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轨迹都是水平向前向下20°。
如果我们假定假人坐骨向前下方20°运动,避免假人受伤的办法就是使用前横杆阻挡住假人。目前,前横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假人向前下20°方向滑出的趋势,但前横杆防下潜的能力依然有限。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型的ESA智能冲击吸能材料。该材料在常态下柔软而具有弹性,一旦受到强烈冲击,材料会迅速变硬从而抵挡外部冲击力,当外力消失后,材料会回复到它最初的柔软状态,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和缓冲性能,是非常理想的防护材料;并且这种材料同传统的护具相比轻巧而且与防护部位贴合感很好,大大提高了防护效果。但目前应用领域不够,主要集中在摩托车骑行服、军警防护等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防下潜效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前排座盆,包括前排座盆骨架和前排座垫泡沫,还包括由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的冲击吸能块,所述冲击吸能块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的防下潜区域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冲击吸能块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并与竖直面呈 30°~45°的夹角。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前排座盆骨架带有前横杆,冲击吸能块通过前排座垫泡沫发泡成型时固定成一体,再与前排座盆骨架安装,且冲击吸能块正好位于前横杆后方的前排座盆骨架的防下潜区域内。在发泡前将冲击吸能块放入发泡模具内进行发泡,产品一致性高,冲击吸能块稳固可靠,结合前横杆,防下潜性能更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冲击吸能块采用等厚薄板,沿前排座盆骨架长度方向延伸呈长条形。尽可能增大冲击吸能块的左右长度,以确保防下潜无死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抗冲击性、缓冲性能好的ESA冲击吸能材料制成冲击吸能块,安装在前排座垫泡沫的防下潜区域内。在前撞过程中,能有效阻止前排驾乘人员向前下运动的趋势,增强座盆防下潜能力,保护前排驾乘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冲击吸能块在前排座盆骨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下潜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宏立至信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宏立至信科技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617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攻牙自动快速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下潜的汽车座椅后排座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