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离的桥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62898.0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42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意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思拓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F24S3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施艳荣 |
地址: | 065400 河北省廊坊市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分离 结构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分离的桥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分别与对应的光伏板同步转动,转动平面相互平行;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匹配的矩形管和角钢连接;矩形管可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梁上;角钢可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撑梁上;角钢与矩形管插拔连接,且可相对滑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矩形管和角钢将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配合转动连接的方式,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之间出现高度差时,矩形管与角钢通过滑动可进行伸缩补偿;当某一支撑梁所在的平单轴旋转机构出现故障导致高度差过大时,插拔结构可自行相互分离脱开,不会影响其他光伏板正常转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分离的桥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成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光伏用电日益紧张,土地资源稀少,要求光伏发电企业必须提高发电效率,而跟踪支架相比于固定支架,能有效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光的吸收效率,提高发电效率。
平单轴跟踪支架结构,由于现有技术和材料原因,单列平单轴跟踪支架不能做的太长,通常每组平单轴跟踪支架的单列长度在90米以内,为了减少清扫机器人的使用数量,电站方会将同一直线上几列甚至十几列平单轴全部连成一体,每一长列只用一台清扫机器人,但是,每列平单轴之间一般有500mm以上的间隔,且每列平单轴都是独立电机带动旋转,相互间存在一定的角度误差,同时由于施工原因,两列间会有高低及左右错差,因此,连接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分离的桥架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分离的桥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分别与对应的光伏板同步转动,转动平面相互平行;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匹配的矩形管和角钢连接;矩形管可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梁上;角钢可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撑梁上;角钢与矩形管插拔连接,且可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轴线方向相同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梁垂直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第二支撑梁垂直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呈U型,对称安装在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两端;相对两安装架的开口向内,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分别固定安装。
进一步的,安装架上分别对应矩形管和角钢设有相应的回转轴;回转轴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轴线方向与安装架的开口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矩形管和角钢上分别对应回转轴上设有用于安装的通孔。
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矩形管和角钢将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配合转动连接的方式,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之间出现高度差时,矩形管与角钢通过滑动可进行伸缩补偿,确保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处于连接状态,保证清扫机器人能够顺利通过;当某一支撑梁所在的平单轴旋转机构出现故障导致高度差过大时,插拔结构可自行相互分离脱开,不会影响其他光伏板正常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分离的桥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0-第一支撑梁;110-第一转轴;200-第二支撑梁;210-第二转轴;300-矩形管;301-角钢;310-安装架;320-回转轴;400-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思拓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廊坊思拓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62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圆抛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辊压机液压油缸活塞杆修复用加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