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67227.3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3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陆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市乐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H01R13/46;H01R13/66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西思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79 | 代理人: | 姚丙乾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接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转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正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设置有防护凸起,所述开口与所述上壳体偏心设置,所述开口靠近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所述开口内设置有集成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接插端头,所述集成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接插端头以及所述集成壳体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接插端头靠近所述开口一端设置,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集成壳体内形成若干插口腔,所述插口腔内设置有若干插针,所述插针从插口腔延伸至电路板的下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子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载功能设备(如车载仪表、车载影响、导航仪器以及其他外接设备等)都被集成连接到汽车的车载控制器,从而为这些功能设备实现供电和传输信号,最终在汽车上实现输出相应功能效果。
要实现车载功能设备与车载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现有最为普遍做法是:从功能设备的接口位置通过若干线束结构引接到多个分散的电源连接器上,多个电源连接器可以匹配不同类型的车载电源插头,最后将匹配的电源连接器与车载电源插头对插连接即可实现电源及信号连接。但采用这种线束连接方式,结构复杂,接线困难且布线繁琐,安装效率低,整个连接距离较长,所占用空间大,而且线束在行车过程中易晃动或脱离预定位置,安装稳定性差,影响产品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转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转接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正面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设置有防护凸起,所述开口与所述上壳体偏心设置,所述开口靠近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置,所述开口内设置有集成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接插端头,所述集成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接插端头以及所述集成壳体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接插端头靠近所述开口一端设置,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集成壳体内形成若干插口腔,所述插口腔内设置有若干插针,所述插针从插口腔延伸至电路板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插口腔与插口腔之间独立设置或所述插口腔与插口腔之间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插孔,所述插孔适配插针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串联接口,所述串联接口内设置有串联接头,所述串联接头与所述壳体设置的电路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串联接口开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下壳体的内开设有插销,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插销上,且所述下壳体内还设置有卡扣件,通过所述卡扣件将电路板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以及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接插端头以及集成壳体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所述串联接头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集成壳体将原先采用线束的方式改为集成壳体,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插口腔的布局以及插针的布局,并针对上述布局在电路板开设对应的插孔,实现电连接,优化了结构,降低了走线的繁琐。
2-在壳体的侧面开设一个串联接口,可以实现多个转接器之间的串联,通过导线连接两个转接器的串联接口即可实现。
3-通过插销以及卡扣件将电路板固定在下壳体内,提高了电路板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
4-采用双电路板的结构,然后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并且将不同的插件与不同的电路板进行连接,能够保证不同电路板之间的独立工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市乐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市乐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67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钢构施工废料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印刷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