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索网气膜式临时屋盖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70265.4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6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纪腾飞;唐特;王明弹;邱忠明;邱健;赵福贵;吴健;沈小要;邹建荣;蔡坤;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0 | 分类号: | E04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刘宁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索网气膜式 临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索网气膜式临时屋盖,包括支撑环梁(2)、索网(3)和充气膜(4);所述支撑环梁(2)固定在钢制安全壳(1)顶端,所述支撑环梁(2)由钢管或型钢焊接而成,用于锚固所述充气膜(4)和所述索网(3)的端部;所述索网(3)分为上层索网(31)和下层索网(32),分别由多根拉索组成;所述索网(3)可交叉张拉布置或沿径向张拉布置;所述充气膜(4)为布置在所述上层索网(31)和所述下层索网(32)中间的双层膜,在所述充气膜(4)内充气,呈现出扁平“飞碟”形。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反应堆厂房内各物项的吊装“0”干涉,可迅速响应天气变化;能够抵抗强台风和暴雨雪,确保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筑物屋盖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展翼式屋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核电建造以第三代核电技术为主,主要型号有AP/CAP系列、华龙一号等,以AP/CAP系列核电站为例,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技术是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重要特征,“开顶式”吊装施工是模块化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这种施工方式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建造周期,但由于沿海地区降雨频繁,每年遭遇台风侵袭的概率很高,则利用临时屋盖装置安装在反应堆厂房钢制安全壳顶端进行临时防护的措施,可避免风雨天气对已吊装物项的影响。其中,AP/CAP系列核电站反应堆厂房钢制安全壳的直径在40m左右,而壁厚仅50mm左右。
已有用于反应堆厂房的临时屋盖或顶盖结构均采用在表面铺设膜材的空间网架结构,并且采用的是动力开合的结构形式,不仅使用起来非常复杂,对动力系统要求极高,需解决对反应堆厂房钢制安全壳变形影响的难题,而且造价较高,不利于普及。
索网充气膜结构具备施工快捷、自重轻、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它的工作原理为对已有封闭形态的膜体进行充气加压,使膜体鼓起至设计曲面,保持内外压差确保整体结构的刚度,并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布置一定数量的上弦索和下弦索,与膜面形成共同的受力体系,通过控制膜面和索网中的内力分布,可以有效降低膜结构的应力,增大膜结构的刚度,限制变形,抵抗更大的风载、雪载、积水载荷等,更好的维持初始设计状态。索网充气膜作为临时屋盖装置安装在反应堆厂房钢制安全壳的顶端,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对反应堆厂房钢制安全壳变形的影响,还可实现快速的吊装和拆卸,从而快速响应天气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索网气膜式临时屋盖装置,不仅结构设计独特新颖,而且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优化,包括实现了一次性快速吊装;不同机组及CV多环之间均可反复使用,可避免多机组之间反复采购的问题,显著降低经济成本;取消了大量的网架钢结构,可明显降低因自重和其它载荷叠加对安全壳变形的影响;并与上弦和下弦索网共同作用,能够抵抗强台风和强降雨等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索网气膜式临时屋盖装置,将上层索网、下层索网和充气膜结构作为主体结构,并通过钢结构支撑安装在钢制安全壳上,实现了一次性快速吊装,且能够在不同机组及CV多环之间反复使用,致力于解决已有临时顶盖设计复杂,对动力系统要求极高,易导致安全壳变形,造价高等难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索网气膜式临时屋盖,包括支撑环梁(2)、索网(3)和充气膜(4);所述支撑环梁(2)固定在钢制安全壳(1)顶端,所述支撑环梁(2)由钢管或型钢焊接而成,用于锚固所述充气膜(4)和所述索网(3)的端部;
所述索网(3)分为上层索网(31)和下层索网(32),分别由多根拉索组成;所述索网(3)可交叉张拉布置或沿径向张拉布置;
所述充气膜(4)为布置在所述上层索网(31)和所述下层索网(32)中间的双层膜,在所述充气膜(4)内充气,呈现出扁平“飞碟”形。
优选的,所述索网(3)交叉张拉布置时,拉索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环梁(2)锚固。
优选的,所述索网(3)沿径向张拉布置时,拉索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环梁(2)锚固,另外一端与设置在中心的钢环或环形拉索(3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70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