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复合粘扣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78771.8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4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健新粘扣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8/00 | 分类号: | A44B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复合 粘扣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耐磨复合粘扣带,包括粘扣带本体,所述粘扣带本体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一尼龙编织层、第一热熔胶固化层、第二热熔胶固化层、涤纶编织层、第二尼龙编织层构成,所述第一尼龙编织层、与涤纶编织层、第二尼龙编织层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相连接为一体,所述粘扣带本体的一端顶面形成有相间隔设置的第一粘扣绒面与第一粘扣钩面,且其顶面在最内侧的第一粘扣绒面内侧端连接有第一磁吸贴,所述第一粘扣绒面的外侧面高于第一粘扣钩面的外侧面,所述粘扣带本体的另一端底面形成有分别与第一粘扣绒面、第一粘扣钩面相对位匹配的第二粘扣钩面、第二粘扣绒面,且其底面最外端侧形成有与第一磁吸贴相匹配吸引的第二磁吸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粘扣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复合粘扣带。
背景技术
魔术贴,即粘扣带,是服装、箱包上常使用的一种连接辅料,随着在各特殊应用场景的适应要求有所提高,魔术贴的性能及应用效果要求也有所提高,现有的应用在服装箱包上的粘扣带,常存在两端受应力拉扯时,子母贴之间易受力分开,失去其粘接的作用,需重新调整粘接,较为不便,而除了在绒面、钩面上做出粘接力的改良外,魔术贴本身的连接形式也对粘接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有必要在连接形式上着手,以增加魔术贴的粘接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复合粘扣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次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磨复合粘扣带,包括粘扣带本体,所述粘扣带本体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一尼龙编织层、第一热熔胶固化层、第二热熔胶固化层、涤纶编织层、第二尼龙编织层构成,所述第一尼龙编织层与涤纶编织层之间通过第一热熔胶固化层相连接,所述涤纶编织层与第二尼龙编织层之间通过第二热熔胶固化层相连接,所述第一尼龙编织层、与涤纶编织层、第二尼龙编织层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相连接为一体,所述粘扣带本体的一端顶面形成有相间隔设置的第一粘扣绒面与第一粘扣钩面,且其顶面在最内侧的第一粘扣绒面内侧端连接有第一磁吸贴,所述第一粘扣绒面的外侧面高于第一粘扣钩面的外侧面,所述粘扣带本体的另一端底面形成有分别与第一粘扣绒面、第一粘扣钩面相对位匹配的第二粘扣钩面、第二粘扣绒面,且其底面最外端侧形成有与第一磁吸贴相匹配吸引的第二磁吸贴,所述第二粘扣钩面的外侧面低于第二粘扣绒面的外侧面。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粘扣绒面与第一粘扣钩面均处在第一尼龙编织层的顶部中部。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粘扣绒面与第二粘扣钩面均处在第二尼龙编织层的底部中部。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涤纶编织层的分布克重为分布克重为150~156g/m2。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尼龙编织层、第二尼龙编织层的分布克重均为分布克重为290~296g/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第一尼龙编织层、第一热熔胶固化层、第二热熔胶固化层、涤纶编织层、第二尼龙编织层复合而成的粘扣带本体本身具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及抗磨性能,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实际中,同时粘扣带本体的第一粘扣绒面与第二粘扣钩面、第一粘扣钩面与第二粘扣绒面的相匹配设置,能够形成齿状的粘接面,同时在第一磁吸贴与第二磁吸贴之间的磁力吸引作用下,粘扣带本体两端相粘接时的摩擦力更大,更难于扯开相粘接的部分,从而增强了粘扣带本体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粘扣带本体一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粘扣带本体两端相对位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健新粘扣带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健新粘扣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787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气防水粘扣带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露天矿边坡现场试验的人工模拟降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