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心肺复苏颈部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79072.5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42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魏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31/00 | 分类号: | A61H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郭卫芹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复苏 颈部 托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心肺复苏颈部托架,包括箱体和活动块,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活动块位于收纳槽的内腔,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活动块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底部与收纳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箱体的内腔且位于收纳槽的下部开设有电池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充电口、壳体、拉绳、盖板、提手、收纳槽、活动块、弧形槽、橡胶垫、蓄电池、第二电动伸缩杆、连接板和万向轮相互配合,解决了现在的颈部托架不便于人们携带,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肺复苏技术领域,具体为便携式心肺复苏颈部托架。
背景技术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在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需要用到颈部托架,但现在的颈部托架不便于人们携带,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便携式心肺复苏颈部托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心肺复苏颈部托架,具备方便携带的优点,解决了现在的颈部托架不便于人们携带,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心肺复苏颈部托架,包括箱体和活动块,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活动块位于收纳槽的内腔,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活动块底部的四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底部与收纳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腔且位于收纳槽的下部开设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箱体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橡胶垫为硅橡胶,所述箱体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电池槽的正面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安装有提手,所述箱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绳。
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手,方便人们将本装置提起,利用第二电动伸缩杆,可以带动万向轮上下移动,当需要移动的时候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伸长,从而方便人们移动本装置,当移动到合适位置的时候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收缩,从而起到制动的作用,防止本装置滑动,从而方便人们携带本装置,并且在盖板和收纳槽的配合下,可以起到保护活动块的作用,防止活动块沾染灰尘或被碰伤,利用第一电动伸缩杆,可以带动活动块上下移动,当需要使用的时候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伸长,可以使得活动块向上移动,可以起到支撑颈部的作用,解决了现在的颈部托架不便于人们携带,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790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