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短坡道停车楼对向来车提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82743.3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6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彬;王志伟;姜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10 | 分类号: | E04H6/10;E04H6/42;E01C17/00;E01F9/30 |
代理公司: | 太原达引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20 | 代理人: | 郭栋梁 |
地址: | 北京市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道 停车 向来 提醒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一种短坡道停车楼对向来车提醒系统,属于停车场安全指示设备领域;提出一种用于短坡道停车楼转弯处视野盲区提醒系统;技术方案为:一种短坡道停车楼对向来车提醒系统,所述对向来车提醒系统安装于短坡道停车楼坡道转弯处,所述对向来车提醒系统包括至少四组红外线检测光栅和四组来车提醒灯,所述四组红外线检测光栅分别安装于坡道转向两个出口和两个入口处,且每个红外线检测光栅一侧安装有来车提醒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短坡道停车楼对向来车提醒系统,属于停车场安全指示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停车楼是在国内逐步兴起的一种停车场所。短坡道停车楼是一种采用广泛的停车楼装配模式,具体表现为停车地面水平,相邻停车楼层之间采用弧形坡道连接。这种短坡道停车楼的弧形坡道上一般分出两个车辆行驶车道,即上坡道和下坡道。
上坡道和下坡道上车辆进行对向行驶时,车辆上下坡的同时进行转弯,难免出现占用对向车道的情况,因此在此处容易出现车辆剐蹭甚至车辆追尾的事故,其主要原因在于:无法了解转弯过程中视野盲区的道路情况,而车辆转弯后往往来不及反应,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短坡道停车楼转弯处视野盲区提醒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短坡道停车楼对向来车提醒系统,所述对向来车提醒系统安装于短坡道停车楼坡道转弯处,所述对向来车提醒系统包括至少四组红外线检测光栅和四组来车提醒灯,所述四组红外线检测光栅为红外线检测光栅A、红外线检测光栅B、红外线检测光栅C和红外线检测光栅D,所述四组来车提醒灯为来车提醒灯A、来车提醒灯B、来车提醒灯C和来车提醒灯D;
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A安装于短坡道停车楼上坡道驶入段,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B安装于短上坡道停车楼上坡道驶出段;
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C安装于短坡道停车楼下坡道驶出段,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B安装于短上坡道停车楼下坡道驶入段;
所述来车提醒灯A安装于红外线检测光栅B一侧的短上坡道停车楼的地面上,所述来车提醒灯B安装于红外线检测光栅A一侧的短上坡道停车楼的地面上,所述来车提醒灯C安装于红外线检测光栅D一侧的短上坡道停车楼的地面上,所述来车提醒灯D安装于红外线检测光栅C一侧的短上坡道停车楼的地面上;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A与来车提醒灯A电气连接,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B与来车提醒灯B电气连接,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C与来车提醒灯C电气连接,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D与来车提醒灯D电气连接。
所述对向来车提醒系统还包括:光栅控制器A、光栅控制器B、光栅控制器C和光栅控制器D;
所述光栅控制器A与红外线检测光栅A电气连接,所述光栅控制器A信号输出端通过中间继电器与来车提醒灯A电气连接,
所述光栅控制器B与红外线检测光栅B电气连接,所述光栅控制器B信号输出端通过中间继电器与来车提醒灯B电气连接,
所述光栅控制器C与红外线检测光栅C电气连接,所述光栅控制器C信号输出端通过中间继电器与来车提醒灯C电气连接,
所述光栅控制器D与红外线检测光栅D电气连接,所述光栅控制器D信号输出端通过中间继电器与来车提醒灯D电气连接。
所述来车提醒灯A、来车提醒灯B、来车提醒灯C和来车提醒灯D是箭头指示灯;所述来车提醒灯A、来车提醒灯B、来车提醒灯C和来车提醒灯D的箭头指示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
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A、红外线检测光栅B、红外线检测光栅C和红外线检测光栅D的发光件安装于停车楼地面上,所述红外线检测光栅A、红外线检测光栅B、红外线检测光栅C和红外线检测光栅D器对应的接收器安装于停车楼顶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82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