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频率输出的逆变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85259.6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93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蒋远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天技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1/32;H02M1/088 |
代理公司: | 深圳知帮办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82 | 代理人: | 刘瑞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频率 输出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出逆变电压稳定的多频率输出的逆变电路,驱动器用于输出PWM脉冲信号及驱动电压,第一反相器用于接收PWM脉冲信号,第二反相器用于接收驱动电压;当第一反相器的栅极为高电平,第二反相器的栅极为低电平时,第一反相器被触发导通,第二反相器截止,IGBT桥臂导通;当第二反相器的栅极为高电平,第一反相器的栅极为低电平时,第一反相器关断,第二反相器导通,在IGBT桥臂的栅极形成一个低阻抗通路,将IGBT桥臂的栅极电压钳位在0V,进而消除电压尖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频率输出的逆变电路。
背景技术
逆变电路采用IGBT作为功率开关管,IGBT在导通的瞬间,由于IGBT寄生电容和线路寄生电感的存在,同一桥臂的开关管在开关工作时会相互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主要体现在开关管栅极上,长时间使用时,容易造成IGBT工作不稳定。
因此,如何降低栅极的尖刺干扰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由于IGBT寄生电容和线路寄生电感的存在,同一桥臂的开关管在开关工作时会相互产生干扰而造成IGBT工作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输出逆变电压稳定的多频率输出的逆变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多频率输出的逆变电路,具备:
一驱动器,其配置于逆变电路内,用于输出PWM脉冲信号及驱动电压;
一第一反相器,其栅极与所述驱动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PWM脉冲信号;
一第二反相器,其栅极与所述驱动器的电源电压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驱动电压;
一栅极下拉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栅极连接;
一栅极上拉电阻,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栅极连接;
当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栅极为高电平,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栅极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反相器被触发导通,所述第二反相器截止,IGBT桥臂导通;
当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栅极为高电平,所述第一反相器的栅极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反相器关断,所述第二反相器导通,在所述IGBT桥臂的栅极形成一个低阻抗通路,将所述IGBT桥臂的栅极电压钳位在0V,进而消除电压尖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及第三场效应管,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器的高端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器的低端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及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反相器的栅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二场效应管及第四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器的高端浮置电源电压端连接,
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器的低端固定电源电压端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及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IGBT桥臂的栅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极下拉电阻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五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极上拉电阻包括第二电阻及第六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天技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天技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85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线性低噪声跨导放大器
- 下一篇:一种给水用聚乙烯管材加工用夹持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