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传感器检测用气室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94217.9 | 申请日: | 2020-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9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怀璋;蒋华宁;梁婷;陈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B01D5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王丽君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传感器 检测 用气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传感器检测用气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传感器检测用气室,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包括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第一过滤膜,所述第一过滤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过滤膜用于过滤出空气小分子,截流毒剂气体大分子;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二过滤膜用于过滤固体颗粒物。所述第一过滤膜对待测气体中的大分子毒剂气体进行提纯浓缩,减少气体总体积,延长气敏元件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过滤膜能过滤掉固体颗粒物,减少待测气体内固体颗粒物对气敏元件的损伤,延长气敏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传感器检测用气室。
背景技术
气体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气体浓度和成分的传感器,它将气体种类及其与浓度有关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根据这些电信号的强弱就可以获得与待测气体在环境中的存在情况有关的信息,从而可以进行检测、监控、报警;还可以通过接口电路与计算机组成自动检测、控制和报警系统,对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督方面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能利用气体传感器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常见的有CO、CO2、NO、NO2、NH3、SO2、CH4、O3等,还可以检测如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二氯乙基硫(芥子气)等毒性较大、分子较大的大分子毒剂气体。气体传感器中包括气敏元件,所述气敏元件是将气体种类及其与浓度有关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的关键器件,决定气体传感器的性能,如灵敏度、响应时间等。
现有技术中,气体传感器进行检测时对待测气体无选择性,所有抽入的外来气体均流过气敏元件,待测气体体积大,待测气体会含有杂质,有些大颗粒固体物质甚至会对气体传感器造成损伤。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气体传感器检测用气室。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减轻气敏元件负担、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气体传感器检测用气室,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传感器检测用气室,包括:
腔体,所述腔体包括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
第一过滤膜,所述第一过滤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过滤膜用于过滤出空气小分子,截流毒剂气体大分子;
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二过滤膜用于过滤固体颗粒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膜对待测气体中的大分子毒剂气体进行提纯浓缩,减少气体总体积,延长气敏元件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过滤膜能过滤掉固体颗粒物,减少待测气体内固体颗粒物对气敏元件的损伤,延长气敏元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膜安装在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腔体的连接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所述第一过滤膜的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膜孔径为0.4-0.5纳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膜能将一般的空气分子过滤出来,截流大分子毒剂气体在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膜采用聚丙烯酰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膜机械性能强,不易破损,能保持较好的压差,提高空气分子的过滤速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膜孔径为0.1-0.3微米。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膜孔径为0.3微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过滤孔径能截流固体颗粒物的同时,方便空气分子与毒剂分子的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942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上料装置的注塑机
- 下一篇:一种塑料袋制袋机的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