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露天会场用声音定向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95415.7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8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紫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34 | 分类号: | H04R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汪庆朋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露天 会场 声音 定向 输送 装置 | ||
本新型涉及一种露天会场用声音定向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柱、驱动导轨、回转机构、驱动头、定向扬声器、测距装置、声音传感器、噪音传感器及控制电路,承载底座上端面与承载柱铰接,承载柱外侧面均布至少两条驱动导轨,每个承载柱均与一个驱动头构成一个工作组,驱动头包括承载腔、隔板、弹性消声棉、导音锥、调节板,承载腔内均布若干隔板,并通过隔板将承载腔均分为至少三个工作室,作室内设一个定向扬声器。本新型一方面集成化程度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另一方面可在有效实现音频定传播,防止音频扩散、泄漏及对周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的同时,对声音传播作业的方向进行精确定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露天会场用声音定向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户外会议、户外活动、野外施工等场合中,为了提高声波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同时防止因声波扩散导致的噪声污染、信息泄漏及因复杂环境下声波相互干扰而导致声波传输质量和距离下降等弊端,定向扬声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定向扬声器设备往往结构复杂,对使用场地要求相对较高,从而严重限制了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仅能根据预先设定的工作参数进行固定模式运行,无法根据现场使用环境、声音传播距离、方向等要求灵活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从而造成当前所使用的声音定向传播设备运行时的指向性精度差,也无法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设备运行时的功率,此外当前的声音定向传输设备在运行中,往往均是独立运行,无法实现多个设备联机运行以满足大范围内声音定向传输作业的需要,并限制了声音定向传输设备运行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定向扬声器,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露天会场用声音定向输送装置,该新型可在有效实现音频定传播,防止音频扩散、泄漏及对周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的同时,对声音传播作业的方向进行精确定位,同时根据声音传播作业的距离灵活调整运行功率,从而极大的提高户外声音定向传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露天会场用声音定向输送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柱、驱动导轨、回转机构、驱动头、定向扬声器、测距装置、声音传感器、噪音传感器及控制电路,承载底座为横断面为矩形并与水平平行分布的密闭腔体结构,其上端面通过转台机构与至少一条承载柱铰接,且承载柱轴线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呈30°—90°夹角,承载柱外侧面均布至少两条驱动导轨,驱动导轨环绕承载柱轴线均布并与承载柱轴线平行分布,驱动头数量与承载柱一致,且每个承载柱均与一个驱动头构成一个工作组,驱动头包括承载腔、隔板、弹性消声棉、导音锥、调节板,其中承载腔为与承载柱同轴分布的环状腔体结构,包覆在承载柱外,并通过至少一个回转机构与承载柱外表面的驱动导轨滑动连接,且回转机构回转角度为0°—360°,承载腔内均布若干隔板,并通过隔板将承载腔均分为至少三个环绕承载腔轴线均布的工作室,工作室对应的承载腔外侧面设透声孔,透声孔面积为工作室前端面面积的50%—90%,并与工作室同轴分布,工作室内设一个定向扬声器,各工作室内定向扬声器间相互并联,且定向扬声器与透声孔间同轴分布,导音锥嵌于透声孔内并与透声孔同轴分布,透声孔对应的承载腔外侧面设两个调节板,调节板通过驱动导轨与承载腔外侧面滑动连接,并与承载腔外侧面平行分布,且两个调节板以透声孔轴线对称分布,两个调节板之间间距为0至透声孔内径的1—1.5倍。
弹性消声棉分别包覆在各工作室内表面及调节板后端面,且调节板后端面的弹性消声棉与承载腔外侧面相抵并滑动连接,测距装置、声音传感器、噪音传感器数量与透声孔数量一致,且每个透声孔对应的承载腔外侧面均设一个测距装置、声音传感器、噪音传感器,且测距装置、声音传感器、噪音传感器轴线方向与透声孔轴线方向一致,控制电路嵌于承载基座内,并分别与驱动导轨、回转机构、定向扬声器、测距装置、声音传感器、噪音传感器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紫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紫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954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应变检测力棒
- 下一篇:建筑模块及其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