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却塔的配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95793.5 | 申请日: | 2020-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7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于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菱电冷却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2;F28F25/04;F28F25/06;F28F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塔 机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塔的配水机构,包括进水管、分流管、出水管和开设于塔体内底部的蓄水槽,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穿设于塔体且连通于蓄水槽,所述分流管设有若干且均连通于进水管,每一所述分流管对应一换热区,每一所述分流管均延伸至换热区上方,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泵机。通过进水管的设置,在进入塔体时穿设于蓄水槽内,使进水管内温度较高的冷却水首先通过进水管管壁与蓄水槽中的冷却后的冷却水进行预换热,通过分流管的设置,将冷却水输送至换热区的顶端后,自上而下进行喷淋,使得冷却水在换热区中停留的时间较长,延长了与冷空气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换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却塔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塔的配水机构。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冷却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后,流回至塔体内进行降温,将热量排放至大气中后,继续流通至管路中对系统进行冷却的设备。冷却塔广泛应用于发电、空调设施中。
在冷却塔的相关技术中,冷却塔塔体内设置换热区,换热区内常设置填料层。冷却水进入塔体的换热区内,通过通风动力机构制造温度较低的流动空气穿过换热区,与温度较高的冷却水在换热区中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冷却水进行降温。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冷却塔配水机构的相关技术中,未采用良好的配水方式,易使冷却水在换热区中出现换热不均的状况,换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冷却水的换热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塔的配水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塔的配水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塔的配水机构,包括进水管、分流管、出水管和开设于塔体内底部的蓄水槽,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穿设于塔体且连通于蓄水槽,所述分流管设有若干且均连通于进水管,每一所述分流管对应一换热区,每一所述分流管均延伸至换热区上方,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将冷却书输入至塔体内,并通过分流管分流后,输送至每一换热区的上方,并喷淋至换热区中与冷空气进行换热,通过分流管分流至多个换热区同时进行换热,能够提高换热效率。通过进水管的设置,在进入塔体时穿设于蓄水槽内,使进水管内温度较高的冷却水首先通过进水管管壁与蓄水槽中的冷却后的冷却水进行预换热,通过分流管的设置,将冷却水输送至换热区的顶端后,自上而下进行喷淋,使得冷却水在换热区中停留的时间较长,延长了与冷空气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换热效果。
优选的,每一所述分流管上均设有支管,每一所述支管上均设有朝向换热区的雾化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雾化喷嘴的设置,使冷却水呈雾状喷射于换热区中,增大了冷却水与冷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的,每一所述分流管对应有若干支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分流管上设置若干根支管,并通过若干根支管同时将冷却水喷射于换热区中,提高了冷却水的出水效率,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的,每一所述分流管对应的若干所述支管均呈水平设置且在换热区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范围内等距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等距排布的支管,提高了冷却水喷射的均匀性。
优选的,每一所述支管上的雾化喷嘴均设有若干且沿支管轴向等距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管上设置若干个等距排列的雾化喷头,提高了冷却水的出水效率且使冷却水更加均匀的喷射于换热区中。
优选的,每一所述分流管对应的支管上方均设有一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密封连接于塔体且转动连接于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菱电冷却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菱电冷却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95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塔
- 下一篇:一种粉末涂料压片机的压辊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