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送式钢丝割刀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22397261.5 申请日: 2020-10-26
公开(公告)号: CN213450303U 公开(公告)日: 2021-06-15
发明(设计)人: 杨晓勇;冯强;程智远;刘志斌;鲍作帆;成琪;秦诗涛;张秀青;郭鸣;李梅;泰淑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21B29/04 分类号: E21B29/04
代理公司: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代理人: 王梦
地址: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区第***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泵送式 钢丝 割刀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送式钢丝割刀,包括割刀泵送盘、内筒、外筒、楔形座、楔形块、割刀和割刀座,以及配套使用的泵送式撞击杆;内筒通过启动销钉固定在外筒内侧;割刀泵送盘固定在外筒顶端;楔形座设置在外筒内侧并与内筒底端连接;楔形块以斜面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楔形座内;割刀设置在连接在外筒底部的割刀座内,其包括固定部,可滑动地设置在固定部顶面凹槽一侧的旋转部,以及设置在旋转部一侧通槽内并能够随旋转部滑动而进行径向移动的刀片;该泵送式钢丝割刀能够有效的解决因井下复杂情况造成的钢丝割刀及撞击杆依靠自身重力不能在设计位置剪断钢丝而发生的二次生产事故,大幅度降低作业难度,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藏的采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送式钢丝割刀。

背景技术

苏里格气田大部分井均采用井下节流器以达到防止水合物堵塞管道和提高采气集输系统安全性的目的。井下节流器投放、打捞的过程是采用钢丝连接投、捞管串上提或下放实现的。钢丝下端与钢丝绳帽连接,井下节流器的投、捞管串均通过钢丝绳帽与钢丝连接在一起。在井下节流器投放、打捞的过程中经常会因油管的变形、砂卡等原因造成井下节流器投放、打捞管串遇卡,不能将投、捞管串起出,需要下钢丝割刀,将钢丝在钢丝绳帽上端割开,然后将钢丝全部起出井口,再采用其他方式打捞卡在井底的工具。

现有钢丝割刀下入过程首先将钢丝穿过割刀,割刀依靠自重顺着钢丝下入到钢丝绳帽后停止,在通过与割刀相同的下入方式下入撞击杆,当撞击杆与钢丝割刀发生撞击时,依靠撞击力启动钢丝割刀的刀片才能割断钢丝。但现有钢丝割刀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井下复杂的情况导致依靠割刀自身重力未能到达设计位置而提前剪断钢丝,或者撞击杆因井下复杂情况导致自身重力不能对割刀产生足够的撞击力,割刀无法剪断钢丝,造成作业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钢丝割刀因自身重力不够导致不能下入到设计位置而发生的提前剪断钢丝及撞击杆因井下复杂情况导致自身重力不能对割刀产生足够的撞击力,或割刀无法剪断钢丝而造成作业失败等现象的泵送式钢丝割刀。

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泵送式钢丝割刀,包括割刀泵送盘、内筒、外筒、楔形座、楔形块、割刀和割刀座;其中,

内筒局部套装在外筒内侧并通过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的多个启动销钉固定在外筒上;割刀泵送盘套装并固定在位于外筒外侧的内筒顶端外壁上;

楔形座为圆柱形筒体,其内腔加工为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锥面;楔形座套装在外筒内侧且其顶端通过螺纹固定在内筒底端上;楔形块为一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其中心开设有第一轴向通孔;楔形块的形状与尺寸与楔形座的内腔尺寸相适应,使其楔形块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装在楔形座内;楔形块一侧底面沿轴向延伸形成有限位部,限位部底端加工为弧面;

割刀座为顶端设有开口、底端封闭的筒体,其顶端通过螺纹与外筒连接,且在割刀座的中心开设有第二轴向通孔;割刀设置在割刀座内,其由旋转部、固定部和刀片构成;固定部设置在割刀座内侧底部,其顶端端面上开设有弧形凹槽,且在通槽槽底中心处沿轴向开设有第三轴向通孔;旋转部置于固定部的弧形凹槽内,其顶面一半为平面、另一半开设有与楔形块限位部的弧面相配合的弧形凹槽,其底面具有与弧形凹槽相适应的弧面,使初始设置在弧形凹槽一侧的旋转部能够沿弧形凹槽滑动;自旋转部顶面设有凹槽一侧的侧壁沿径向开设有在上下贯通的通槽,刀片以刀刃朝向通槽槽口的方式安装在通槽槽底,使旋转部沿球形凹槽滑动至球形凹槽槽底时,刀刃自固定部中轴线的一侧沿径向平移至固定部中轴线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该泵送式钢丝割刀还包括泵送式撞击杆,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螺纹连接的上压帽、撞击杆本体和下压帽,以及套装并固定在上压帽外侧的环形撞击杆泵送盘;上压帽、撞击杆本体和下压帽同轴设置,且在三者中心处开设有相连通的轴向通孔。

进一步地,内筒的顶端内壁和外壁均设有加厚层,使固定割刀泵送盘螺纹固定在内筒的顶端外壁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972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