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99138.7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0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方宁;黄一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井关农机(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1/10 | 分类号: | F16N11/10;F16N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注油机,包括底座、支撑架和管件,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支撑架,所述两组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呈水平分布的注油筒,所述注油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管件,所述底座的底部位于管件的后侧安装有限位压控开关,所述底座的顶部位于限位压控开关的左侧安装有L型架,所述L型架的竖直端顶部安装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后端安装有输油泵,所述接头的前端安装有与注油筒连通的加压注油管。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自动式注油结构,可在管件插入注油筒内后,实现管件的自动化注油处理,既提升了管件注油操作的效率,同时也提升了管件注油处理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组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注油机。
背景技术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进行种植时,首先以机械爪从苗床中取出数株稻苗植入田中的泥土,为了保持对苗床与地面的角度为直角,机械爪的前端移动时必须采取椭圆形的动作曲线。动作是靠着旋转式或变形齿轮的行星机构来完成,前进的引擎同时可以带动这些动作机械。插秧机在泥土上行进必须有止滑的车轮及浮行设计。插苗若是成片,则是从特定的秧苗箱中取出稻苗,再以机械方式种植。然而现有的插秧机管件加工用注油装置仍存在不足之处:大多采用机械式注油结构,对管件上的凹槽注油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涂抹或挤压瓶沿缝隙慢慢充填,整个注油过程效率低,同时注油的均匀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插秧机管件加工用注油装置,对管件注油处理时,需要操作人员人工直接参与,注油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注油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注油机,包括底座、支撑架和管件,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呈竖直分布的支撑架,所述两组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呈水平分布的注油筒,所述注油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管件,所述底座的底部位于管件的后侧安装有限位压控开关,所述底座的顶部位于限位压控开关的左侧安装有L型架,所述L型架的竖直端顶部安装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后端安装有输油泵,所述接头的前端安装有与注油筒连通的加压注油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两组支撑架靠近注油筒的一侧均嵌设有密封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注油筒的内径大于管件的外径,所述管件的外径小于等于密封圈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压控开关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触发连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触发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与管件后端相互贴合的滑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接头的右端对称安装有两组用于注油管道连接的连接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自动式注油结构,在注油筒的后端设有限位压控开关、L型架、接头和输油泵,当管件从前至后插入到注油筒内,且管件的后端接触到触发连杆时,输油泵便会工作,输油泵便会将接头内的黄油通过加压注油管输送到注油筒内,从而将包裹在注油筒内的管件进行填补式注油处理,这种结构可在管件插入注油筒内后,实现管件的自动化注油处理,既提升了管件注油操作的效率,同时也提升了管件注油处理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油机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压控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注油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井关农机(常州)有限公司,未经井关农机(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99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维护的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防爆锂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