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开闭器的自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02902.1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2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忠华;赵亲林;周武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发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2 | 分类号: | B61D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开闭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轨道车辆开闭器的自锁机构,包括底板、整流罩、支撑臂、动力源推送气缸、旋转轴、整流罩安装座、关闭状态限位止挡、打开状态限位止挡、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滚轮装置、弹簧、缸体,缸体的一侧表面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缸盖,缸体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插块,缸盖的内侧表面开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缸盖的表面穿设有圆柱,插块的表面开设有与圆柱末端相匹配的固定槽,缸盖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框,且圆柱穿设于固定框,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套,第二弹簧套套设于圆柱的外部;通过设置的缸盖,当自锁机构上缸体内部的弹簧长时间使用弹性不足时,有利于便捷打开缸盖进行更换,提高对弹簧的更换效率,保证了自锁机构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轨道车辆开闭器的自锁机构。
背景技术
高速动车组为了实现列车上的重联或者回送救援,通常在列车组头为两端同时安装前端开闭机构。前端开闭机构是动车组的重要部件,在动车组正常运行期间(即非重联状态下),开闭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前端整流罩舱门关闭,使高速动车组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外形,以防止叶片、灰尘、冰雪的进入,并保护前端整流罩内部的车钩和其他设施;在回送或救援情况下可以自动或手动打开开闭机构,从而打开前端整流罩舱门,使其旋转至前端内部,伸出全自动车钩以实现车钩正常连挂。目前,常见的前端开闭结构通常由推送装置和锁定装置组成。为了实现开闭机构打开与关闭,并实现可靠锁定,开闭机构通常设置一个或多个独立的锁定装置来完成。
然而市面上各种轨道车辆开闭器的自锁机构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并未解决现有自锁机构上缸体内部的弹簧长时间使用弹性不足时,不便更换,无法保证自锁机构正常使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轨道车辆开闭器的自锁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轨道车辆开闭器的自锁机构,通过设置的缸盖,有效避免了当自锁机构上缸体内部的弹簧长时间使用弹性不足时,不便更换,有利于便捷打开缸盖,提高对弹簧的更换效率,保证了自锁机构的正常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轨道车辆开闭器的自锁机构,包括底板、整流罩、支撑臂、动力源推送气缸、旋转轴、整流罩安装座、关闭状态限位止挡、打开状态限位止挡、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滚轮装置、弹簧、缸体,所述缸体的一侧表面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缸盖,所述缸体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插块,所述缸盖的内侧表面开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所述缸盖的表面穿设有圆柱,所述插块的表面开设有与圆柱末端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缸盖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框,且圆柱穿设于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套,所述第二弹簧套套设于圆柱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源推送气缸的一端表面固定有连接头,所述缸体的底面固定有固定座,且连接位于固定座的内侧,所述连接头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固定有第一弹簧套,所述第一弹簧套的一端固定有卡块,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开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位于缸盖外部的一端表面固定有拉把,且拉把的形状为“回”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把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凸起块,且凸起块的形状为柱形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动力源推送气缸的外侧设置有加固板,且加固板的形状为U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板位于底板的顶面,且加固板与底板相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臂与旋转轴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润滑机构,且润滑机构包括圆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珠均匀转动连接于支撑臂的内侧表面,且与旋转轴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发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瑞发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02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焚烧装置
- 下一篇:垃圾衍生燃料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