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基础垫块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07507.2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9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邵界立;邵东杰;李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地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E02D17/04;E02D3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马帅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纠偏 过程 基础 垫块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基础垫块加固结构,包括基坑、支护桩、回填砂层以及支撑横杆;基坑位于建筑物底部的基础垫块一侧,支护桩设于所述基坑内,与基础垫块相对;回填砂层回填于所述基坑底部;支撑横杆一端与基础垫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桩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抽土对建筑物进行纠偏之后,基础垫块出现旋转滑移,及时向基坑内回填砂,可快速地阻止基础垫块继续滑移,对于直接在基坑底部利用钢结构进行支撑,利用回填砂层,需要的时间较少,可更快地阻止基础垫块滑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基础垫块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用地也越来越紧张,为了尽可能的减轻用地紧张问题,不得不面对各种不良地基。
由于软土基坑本身承载力和稳定性不足,需要在软土基地区形成基础垫块,在建筑物纠偏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底部进行抽土,而建筑物底下的基础垫块呈弧形,且深浅不均衡,造成在抽土纠偏之后,基础垫块出现滑移,具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基础垫块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物纠偏过程中基础垫块加固结构,包括:
基坑,位于建筑物底部的基础垫块一侧,
支护桩,设于所述基坑内,与基础垫块相对;
回填砂层,回填于所述基坑底部;以及,
支撑横杆,一端与基础垫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桩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填砂层为含水砂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杆设有多个,在上下向呈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横杆在水平面上呈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横杆之间连接有与所述支撑横杆相垂直的连接斜杆。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横杆之间连接有多个平行设置的连接斜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杆两端通过固定有钢结构垫片与所述支护桩、基础垫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桩、基础垫块内植入螺杆,所述垫片与所述螺杆相对的位置贯穿设有安装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安装孔的一端用于与螺帽连接,用以固定所述垫片和所述支护桩、基础垫块。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与所述支护桩、基础垫块之间设有胶皮垫,所述胶皮垫贯穿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让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桩均为双排桩、且设有多个形成群桩,与所述基础垫块相对,所述支护桩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连接所述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的冠梁,所述第一桩体设于靠近所述基坑边缘的位置,所述第二桩体设于远离所述基坑边缘的岩土内,所述支撑横杆与所述第一桩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施工人员在基坑内对建筑物底部进行抽土纠偏后,基础垫块出现旋转滑移,及时向基坑内回填砂,可快速地阻止基础垫块继续滑移,对于直接在基坑底部利用钢结构进行支撑,利用回填砂层,施工时间较少,可更快地阻止基础垫块滑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支护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土钉插接于土层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局部横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地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地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07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