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沥青-集料界面剪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07534.X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79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袁峻;王祥;何沛东;张燕雨;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G01N3/08;G01N3/04;G01N1/28;G01N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集料 界面 剪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集料界面剪切装置,主要包括夹具、连接装置和实验室常用物品。所述的夹具为各开有7个圆孔的两个扇叶状的钢片,其一端带有承拉板;所述连接装置为两根一端带有连接锁扣的连接杆,带锁扣的一端连接夹具,另一端连接实验室现有的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所述实验室常用物品为万能试验机。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改变连接装置与夹具上圆孔的相对连接位置,从不同方向对沥青集料界面进行拉伸和剪切试验,进而分析界面的受力特性,装置操作简便,为实验人员提供了一定的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集料界面剪切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现象严重,剥落、松散、坑槽等病害层出不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舒适性。沥青混凝土是由沥青和集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沥青-集料界面不仅是集料与沥青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集料发挥其承载能力的纽带,因而界面区域力学性能的优劣成为决定沥青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沥青与集料的界面受力特点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探索其破坏规律,对沥青混凝土的设计与养护都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沥青混合料开裂时沥青-集料界面的实际受力状况,并考虑试件尺寸相对较小、普通仪器难以加载这一问题,设计出一种试验装置。该装置可以对试件从不同方向施加拉伸和剪切作用,进而分析沥青-集料界面的受力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集料界面剪切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夹具、连接装置。所述剪切装置是在夹具(1)的承拉板(4)之间固定试件(3),连接杆(2)带有连接锁扣的一端连接到夹具(1)上的孔洞中,另一端连向加载设备。
上述中,试验所用的试件(3)为两块长方体集料(6)中间夹有一层薄层沥青胶浆(5)。
上述中,集料(6)为两块长30mm,宽30mm,高10mm的长方体试块,使用石料通过切割、打磨、洗烘,并保持集料纹理特性。
上述中,夹具(1)是两个厚度为3mm的扇叶状钢制构件,上下放置夹住试件(3),组成一个直径为200mm的圆形,在夹具(1)的两端与试件(3)的接触位置有一个边长 35mm的正方形承拉板(4),承拉板(4)通过环氧树脂与试件(3)相粘接,夹具(1) 上各有7个直径为15mm的圆孔,夹具(1)通过圆孔与连接杆(2)连接。
上述中,作为连接装置的两根连接杆(2)皆为一端带有可以扣住孔洞且最大承载力为100KN的钢质连接锁扣,连接杆(2)其余部分为直径为4mm的均质钢杆,其总长度为130mm。
上述中,加载设备为实验室现有的万能试验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其他试验装置不同,本装置可以通过改变连接装置与夹具上圆孔的相对连接位置,对试件在不同方向进行拉、剪作用,进而分析沥青-集料界面的受力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示意图
图2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试件组成示意图
图中:1、夹具;2、连接杆;3、试件;4、承拉板;5、沥青胶浆;6、集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075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