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07849.4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64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哲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F7/03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地址: | 71204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西医结合 肿瘤科 中药 外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包括中药袋,中药袋顶部的正中位置固定连接有盖子环,盖子环正面的正中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条,盖子环通过连接条活动连接有盖子,盖子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突口,中药袋顶部的四角开设有固定口,中药袋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第一固定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魔术粘,中药袋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中药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发热袋,发热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敷贴,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外敷部位的舒适度度来调节合适的松紧度,通过设置的发热袋,加速了中药药材的吸收,提高了使用者敷中药敷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外敷,读音wài fū,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把药涂敷在体表病变处。
但现有的中药外敷装置舒适性差,使用者在固定中药敷贴时需要将中药敷贴粘在皮肤表面,由于敷贴粘在皮肤表面上,撕下来对皮肤有一定的摩擦,又因为肿瘤科患者皮肤敏感脆弱,从而对患者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影响患者的舒适性,并且现有的中药外敷装置吸收差,导致患者在敷中药敷贴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解决了舒适性差和吸收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包括中药袋,所述中药袋顶部的正中位置固定连接有盖子环,所述盖子环正面的正中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盖子环通过连接条活动连接有盖子,所述盖子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突口,所述中药袋顶部的四角开设有固定口,所述中药袋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魔术粘,所述中药袋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中药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发热袋,所述发热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敷贴,所述敷贴的底部开设有透药孔,所述透药孔的一侧开设有透热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口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固定口的形状相同,所述固定口开设于中药袋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透药孔和透热孔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透药孔和透热孔呈等距排列,所述透热孔开设于敷贴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中药袋包括中药袋顶部的盖子环和中药袋顶部一侧的第一固定带,所述中药袋与发热袋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两两对称,所述第一固定带与中药袋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热袋与敷贴固定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用中药外敷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使用者在使用前,一手顶住突口向上旋转盖子,盖子的一侧就会通过连接条与盖子环固定,而盖子的另一侧就会向上打开,而后将需要外敷的中药药材放入中药袋内,而后将敷贴的底部放置在使用者需要外敷的位置,而后向外拉动两根第一固定带,在拉动第二固定带,使第二固定带底部的魔术贴与第一固定带顶部的魔术粘相粘合,这样一来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外敷部位的舒适度度来调节合适的松紧度,简单快速地固定好了该外敷装置,提高了使用者在外敷时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医药大学,未经陕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078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限位效果好的注塑机用抓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