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网柜的电气防跳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11059.3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0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钟兰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玛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0 | 分类号: | H02B1/20;H02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网柜 电气 跳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环网柜的电气防跳回路,包括合闸回路和跳闸回路,所述合闸回路的输入端和跳闸回路的输入端进行对接,且跳闸回路的输入端和合闸回路的+KM端进行连接,所述合闸回路的输出端和跳闸回路的输出端进行对接,且跳闸回路的输出端和合闸回路的‑KM端进行连接。该环网柜的电气防跳回路,当合闸到故障线路或设备上,则继电保护动作,保护跳闸出口接点TJ闭合,此时,防跳继电器电流线圈TBJ5启动,同时断路器跳闸,TBJ的常闭接点断开合闸回路,另一对常开接点接通防跳继电器电压线圈TBJ4并保持,当出现第一转换开关SK(5‑8)或保护合闸出口接点HJ不能返回而继续发出合闸命令时,从而使得控制开关或自动装置的合闸接点可以避免造成断路器连续合切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网柜开关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环网柜的电气防跳回路。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与设备输配电雨用电技术领域,10Kv环网柜成套开关设备是其中一种使用广泛且重要的设备,在住宅建设,民用健设,民用电改造,老旧环网柜升级改项目等中都大量使用。针对环网柜开关控制回路的特点,结合实际,分析微机保护、电磁型触点去分流保护防跳回路的构成,提出了解决具体工程中防跳回路异常问题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环网柜的电气防跳回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网柜的电气防跳回路,包括合闸回路和跳闸回路,所述合闸回路的输入端和跳闸回路的输入端进行对接,且跳闸回路的输入端和合闸回路的+KM端进行连接,所述合闸回路的输出端和跳闸回路的输出端进行对接,且跳闸回路的输出端和合闸回路的-KM端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合闸回路包括保护合闸出口接点HJ、连片LP1、第一转换开关SK(5-8)、防跳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TBJ1、防跳继电器常开接点TBJ2、防跳继电器电压线圈TBJ4、绿灯LD、电阻R1、断路器辅助接点DL1和合闸接触器HC,所述保护合闸出口接点HJ和连片LP1之间进行串联连接,且保护合闸出口接点HJ和连片LP1串联后与第一转换开关SK(5-8)进行并联,并且其并联后分别和防跳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TBJ1、防跳继电器常闭接点TBJ2进行串联,所述防跳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TBJ1和防跳继电器电压线圈TBJ4之间进行串联,所述防跳继电器常闭接点TBJ2依次和断路器辅助接点DL1、合闸接触器HC之间进行串联连接,且其串联后和串联的防跳继电器常开接点 TBJ1、防跳继电器电压线圈TBJ4之间进行并联,所述第一转换开关SK(5-8) 依次和绿灯LD、电阻R1进行串联连接,且其串联后和断路器辅助接点DL1进行再串联。
优选的,所述跳闸回路包括第二转换开关SK(6-7)、红灯HD、电阻(R2、 R3)、防跳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TBJ3、保护跳闸出口接点TJ、连片LP2、防跳继电器电流线圈TBJ5、断路器辅助接点DL2和跳闸线圈TQ,所述第二转换开关SK(6-7)和防跳继电器电流线圈TBJ5进行串联,所述第二转换开关SK(6-7) 依次和红灯HD、电阻R2进行串联,且其串联后和第二转换开关SK(6-7)进行并联,所述防跳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TBJ3和电阻R3之间为串联连接,且其串联后和第二转换开关SK(6-7)进行并联,所述保护跳闸出口接点TJ和连片LP2之间为串联连接,且其串联后和第二转换开关SK(6-7)进行并联,所述防跳继电器电流线圈TBJ5依次和断路器辅助接点DL2、跳闸线圈TQ进行串联。
优选的,所述电阻R3的阻值和电阻R1、电阻R2相同,且电阻R3并联的连片LP2和连片LP1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玛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星玛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110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