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气井检测系统用电缆收放卷装置的收纳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11670.6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3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晋;徐晓丹;吴胜平;范高廷;任毅;丁春雄;郇冬;鲁宁;何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D85/68 | 分类号: | B65D85/68;B65H75/44;B65H7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千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4 | 代理人: | 尚于杰;祁文彦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井 检测 系统 用电 缆收放卷 装置 收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气井检测系统用电缆收放卷装置的收纳箱,包括底板和箱盖,底板上设置有电缆收放卷装置,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箱盖包括四周的侧板和顶板,顶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本申请通过将电缆收放卷装置的安装支架设计为箱体结构,将电缆收放卷装置安装在底板上,底板与箱盖可拆卸式分体设计,便于拆装;检测储气井时,底板连同电缆收放卷装置放置在箱盖上,箱盖起到支架作用,且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相适配,连接可靠,结构稳定性好;检测结束后,箱盖盖设在底板上,起到收纳箱的作用,对电缆收放卷装置进行保护,防止意外碰撞损伤,且便于搬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气井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气井检测系统用电缆收放卷装置的收纳箱。
背景技术
目前定期检验的主要设备是井筒壁厚腐蚀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分体设计的可操作控制器、电缆卷筒绞车、地滑轮、天滑轮、井口架和超声波探头。检测时,先固定电缆卷筒绞车、地滑轮和井口架,天滑轮设置在井口架上端,电缆缠绕在卷筒上,其一端绕过地滑轮、天滑轮后进入储气井中,以保证井口段电缆处于竖直状态,且井口段电缆位于储气井的轴线位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每次需要根据储气井的位置,以及井口的直径尺寸来调节井口架的安装位置,然后进行紧固,同时需要确保在检测过程中,电缆卷筒绞车、地滑轮、天滑轮和井口架的相对位置稳固,不能移动,否则影响检测精准度。这样的操作复杂、繁琐、效率低、成本高,且检测精度相对较低。
为此,申请人申请了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12183167,发明名称:储气井检测系统的电缆收放卷装置及控制方法。该专利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机构和纠偏机构,及时调整收/放卷电缆时卷筒的位置,使收/放卷顺利进行,提高了储气井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同时,通过将卷筒机构和纠偏机构一体设置于第一支架上,便于检测时固定,检测时将该电缆收放卷装置放置至储气井井口上方,使连接有检测探头的电缆一端依次活动式穿过导向环、导向轮导向槽后垂直进入储气井中,只需要调节第一支架的位置使井口段电缆位于储气井的轴线位置即可,操作简单。
但是,第一支架的结构固定,且因检测需要一定的高度,然后再将电缆收放卷装置固定其上,导致整个整体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搬运;且电缆收放卷装置裸露与第一支架之上,缺少保护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碰撞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一种储气井检测系统用电缆收放卷装置的收纳箱,解决现有技术中第一支架的结构固定,且因检测需要一定的高度,然后再将电缆收放卷装置固定其上,导致整个整体的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搬运;且电缆收放卷装置裸露与第一支架之上,缺少保护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碰撞损伤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储气井检测系统用电缆收放卷装置的收纳箱,收纳箱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缆收放卷装置,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
箱盖,所述箱盖包括四周的侧板和顶板,顶板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对储气井进行检测时,将底板和电缆收放卷装置一起放置在箱盖上,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相适配。
当需要对储气井进行检测时,将收纳箱连同电缆收放卷装置搬运至待检测储气井井口附近,然后将箱盖取下并放置在井口上方,再将底板和电缆收放卷装置一起抬起放置在顶板上,第一卡接组件和第二卡接组件相适配,此时箱体起到支架的作用,将电缆收放卷装置支撑于井口上,然后进行后续的检测工作,具体的检测过程在申请号为:2019112183167,发明名称:储气井检测系统的电缆收放卷装置及控制方法的申请文件中已经详细描述了,因此不再赘述。
检测结束后,将底板和电缆收放卷装置一起从箱盖上搬下来,然后将箱盖盖合在底板上,作为整体进项搬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11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门锁的定位螺栓修饰盖
- 下一篇:一种弹簧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