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11830.7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7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健;姚黎晓;林型岁;陈细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宋朝政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转换膜和多个灯珠,导光板的周侧具有第一入光侧和第二入光侧,第一入光侧与第二入光侧相邻,灯珠分设于第一入光侧和第二入光侧,转换膜设于导光板的出光侧,位于第一入光侧的灯珠与位于第二入光侧的灯珠同时点亮,经转换膜后发出可见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位于第一入光侧的灯珠与位于第二入光侧的灯珠同时点亮,经转换膜后发出可见光,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区域控光,其使用的灯珠数量更少,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高对比度显示器的追求,市场上出现了液晶显示器的区域控光技术,但是受限于液晶显示器的区域控光原理,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的区域控光技术大多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源上,其具体方案是在背板上设置若干阵列分布的LED灯,通过单个LED灯控制与其对应的显示区域的亮度,以实现区域控光,但是这种方案需要较多的LED灯,增加了实现区域控光的直下式背光源的成本,从而增加了液晶显示器的区域控光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旨在解决液晶显示器的区域控光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周侧具有第一入光侧和第二入光侧,所述第一入光侧与所述第二入光侧相邻;
多个灯珠,所述灯珠分设于所述第一入光侧和所述第二入光侧;
转换膜,所述转换膜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位于所述第一入光侧的所述灯珠与位于所述第二入光侧的所述灯珠同时点亮,经所述转换膜后发出可见光。
可选地,所述第一入光侧的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的波长和所述第二入光侧的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的波长与所述转换膜的能级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灯珠沿所述第一入光侧以及所述第二入光侧间隔且均匀设置。
可选地,所述转换膜覆盖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入光侧的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的波长均相同,所述第二入光侧的所述灯珠发出的光的波长均相同。
可选地,所述灯珠发出的光为不可见光。
可选地,所述灯珠为LED灯珠或激光灯珠。
可选地,所述灯珠发出的光为非蓝光。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包括多个分区域,每个所述分区域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入光侧的所述灯珠和一个所述第二入光侧的所述灯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述及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导光板的周侧具有第一入光侧和第二入光侧,多个灯珠分别设于第一入光侧和第二入光侧,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厚度更薄;第一入光侧与第二入光侧相邻,以便位于第一入光侧的灯珠与位于第二入光侧的灯珠同时点亮,经转换膜后发出可见光;转换膜设于导光板的出光方向的一侧,经转换膜发出的可见光为第一入光侧的灯珠发出的光与第二入光侧的灯珠发出的光交叠后的交叠光,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入光侧的灯珠与第二入光侧的灯珠的亮灭,控制其产生的交叠光的区域位置,使得交叠光从对应的转换膜区域射出,而用户的直观感受为转换膜的相应区域产生了可见光,而其他区域则因为没有交叠光的产生,则表现为暗区(即无可见光发出),从而实现区域控光;由于第一入光侧的灯珠发出的光和第二入光侧的灯珠发出的光可以任意组合以产生交叠光,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区域控光,其使用的灯珠数量更少,成本更低,更有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118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砂型铸造的粘土砂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