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泄压的汽车制动软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16380.0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2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夏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唐盛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00 | 分类号: | F16L33/00;F16L29/00;F16K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爽 |
地址: | 225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泄压 汽车 制动 软管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接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泄压的汽车制动软管接头,包括软接头,所述软接头上下两部分别固定插接有硬管和软管;软接头左侧中部固定连通有泄压管,泄压管上固定安装有泄压阀门,位于所述软接头右侧壁中部水平纵向开设有圆形空腔,位于所述圆形空腔内腔左侧壁中间位置一体化固定连接有弧形凸块。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软接头右侧壁开设有圆形空腔,并且在圆形空腔内壁设置有弧形凸块,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圆形空腔内避免压力传感器直接与刹车油接触造成损坏的问题;当软接头受到压力较大时,弧形凸块受压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挤压,当行车电脑感应到压力值高于设定值时,行车电脑控制泄压阀门打开进行泄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接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泄压的汽车制动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软管(俗称刹车管),是使用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制动中传递制动介质,保证制动力传递到汽车制动蹄或制动钳产生制动力,从而使制动随时有效,软管总成在结构上包括软管和软管接头两个部分,而软管接头又可分为与软管相连接的部分(称为接头的内连接部分)和与机体相连接的部分(称为接头的外连接部分)。
经检索申请号201621141670.6公开了一种可泄压的汽车制动软管接头,包括软管接头本体,所述软管接头本体上安装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硬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接头的一侧安装有感应开关,所述软管接头本体的内壁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泄压阀门,所述软管接头本体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安装有储液容器,所述连接支架的内部设置有管道。
但是经本发明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
该技术方案中的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软接头内腔,直接与刹车油接触造成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泄压的汽车制动软管接头,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泄压的汽车制动软管接头,包括软接头,所述软接头上下两部分别固定插接有硬管和软管;软接头左侧中部固定连通有泄压管,泄压管上固定安装有泄压阀门,位于所述软接头右侧壁中部水平纵向开设有圆形空腔,位于所述圆形空腔内腔左侧壁中间位置一体化固定连接有弧形凸块,位于所述圆形空腔右侧中部水平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拧合贯穿有螺纹封盖,螺纹封盖左侧中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硬管和软管和软接头之间套接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弧形凸块水平对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据经行车电脑与泄压阀门电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软接头右侧壁开设有圆形空腔,并且在圆形空腔内壁设置有弧形凸块,将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圆形空腔内避免压力传感器直接与刹车油接触造成损坏的问题;当软接头受到压力较大时,弧形凸块受压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挤压,当行车电脑感应到压力值高于设定值时,行车电脑控制泄压阀门打开进行泄压。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泄压的汽车制动软管接头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泄压的汽车制动软管接头的螺纹孔在软接头前侧中部分布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软接头;2、泄压阀门;3、泄压管;4、弧形凸块;5、密封圈;6、软管;7、压力传感器;8、螺纹封盖;9、圆形空腔;10、硬管;11、行车电脑;1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唐盛液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唐盛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16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合釜加温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检修的人工智能用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