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蛋形龙窑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18286.9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4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东;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阜山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卢钟廷 |
地址: | 410012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蛋形龙窑,涉及加工领域,包括倾斜土堆、蛋形窑体和投柴管,所述倾斜土堆的一侧设有预热室,所述预热室在靠近倾斜土堆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预热管,所述倾斜土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焊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顶部焊接有燃烧板,所述燃烧板的顶部开设有燃烧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放置槽结构,使得人们能够均匀的放置瓷器,使得放置的瓷器能够得到更加均匀的加热,通过设置的放置槽结构,使得人们在对瓷器进行烧制时能够更好的利用资源,通过设置的投柴管结构,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快捷的对每个窑室进行单独的放置燃料,通过设置的隔热结构,使得人们在使用龙窑进行加热时热量不易从底部散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蛋形龙窑。
背景技术
“窑”字渊源于古代烧羊制佳肴的穴。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窑炉生产硅酸盐制品最早的国家。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烧制陶器的穴窑。常用汉字窑,具有名词性质。最常用的是工业中的窑,是一种高温下烧制产品的热工设备。龙窑又称长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卧似龙而得名。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浙江上虞东汉窑址出土的青瓷碎片,经过化学分析和物理测定,已达到瓷器标准。东汉瓷器的出现与龙窑的改进有直接关系。早期龙窑一般长十几米到二十几米,到了宋代龙窑长达五六十米,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七八十米,一次可装烧二万件瓷器,对当时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
但是,目前一般的龙窑设置结构较为简单,每个窑室内的瓷器放置方式较为简单,无法很好的对瓷器进行均匀的加热,从而影响瓷器的加热效果,同时无法很好的利用热量,导致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通常的龙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们通过开设的火眼往窑身内放置燃料进行燃烧加热,需要人们到每个窑室旁边进行加热,这样十分的麻烦,使得人们无法方便快捷的进行放置燃料,从而极大的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通常的龙窑没有设置对应的隔热层,使得龙窑在加热时热量容易通过底部散失,同时散发的热量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蛋形龙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蛋形龙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一般的龙窑设置结构较为简单,每个窑室内的瓷器放置方式较为简单,无法很好的对瓷器进行均匀的加热,从而影响瓷器的加热效果,同时无法很好的利用热量,导致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通常的龙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们通过开设的火眼往窑身内放置燃料进行燃烧加热,需要人们到每个窑室旁边进行加热,这样十分的麻烦,使得人们无法方便快捷的进行放置燃料,从而极大的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通常的龙窑没有设置对应的隔热层,使得龙窑在加热时热量容易通过底部散失,同时散发的热量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阜山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阜山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182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泥土打浆机
- 下一篇:一种地铁司机疲劳度监测及安全预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