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21284.5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59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帆;尤勇;曹晖;皮翔天;于文昕;蒙笑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孙成林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棒下料用 翻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包括下料杆,所述的下料杆与第一半圆卡箍相连,下料杆与第二半圆卡箍相连,第一半圆卡箍与轴相连,轴套分成上下两部分,其夹持在轴上下料杆两端,支座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栓和第三内六角螺母固定在机架上,支座上部通孔穿入轴,轴穿在两个支座中,两个轴套分别夹紧固定在轴两端,两个半圆卡箍夹紧固定在轴上,第一内六角螺栓和第一内六角螺母配合使用,将第一半圆卡箍与下料杆相连,其中第一内六角螺母在下料杆底部槽中,第二半圆卡箍用于固定扶杆,共同构成井字形结构。其优点是: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人员可站立进出传输线指定工位;消除不规范和不安全行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
背景技术
燃料棒在传输线进行流转过程中,某些工位需要人工在燃料棒一端录入棒号,由于燃料棒进入某一工艺设备后,距离传输线端头较远,操作人员需要钻进传输线下方,起身后录入数据,除了有操作人员与燃料棒接触,影响燃料棒表面清洁度的风险外,还有将燃料棒碰撞弯曲的质量隐患,甚至还可能造成操作人员碰头或刮伤等危险情况。为了便于燃料棒连续传输,原有设计未单独考虑人员通道,因此考虑将传输线在部分工位设计成两段,并设计专用翻转料架将两段连成一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它能够解决人员自由进出,录入燃料棒号数据的问题;解决无法实现人员通道和燃料棒传输兼顾使用的问题;消除人员钻入传输线下方不规范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包括下料杆,所述的下料杆与第一半圆卡箍相连,下料杆与第二半圆卡箍相连,第一半圆卡箍与轴相连,轴套分成上下两部分,其夹持在轴上下料杆两端,支座通过第三内六角螺栓和第三内六角螺母固定在机架上,支座上部通孔穿入轴,轴穿在两个支座中,两个轴套分别夹紧固定在轴两端,两个半圆卡箍夹紧固定在轴上,第一内六角螺栓和第一内六角螺母配合使用,将第一半圆卡箍与下料杆相连,其中第一内六角螺母在下料杆底部槽中,第二半圆卡箍用于固定扶杆,共同构成井字形结构。
所述的下料杆与第一半圆卡箍通过螺纹结构相连。
所述的下料杆与第二半圆卡箍通过螺纹结构相连。
所述的第一半圆卡箍通过公差配合与轴相连。
所述的轴套上部连接处为通孔,下部分为螺纹孔,通过内六角螺钉将两部分固定紧,支座用于翻转料架的主体支撑。
所述的第二半圆卡箍通过压紧力固定扶杆,其中,扶杆不可转动或移动,第二半圆卡箍通过螺纹结构与下料杆相连。
所述的第三内六角螺栓和第三内六角螺母通过螺纹结构将支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1)人员可站立进出传输线指定工位;(2)人员通道和燃料棒传输可兼顾使用;(3)消除不规范和不安全行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闭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料棒下料用翻转料架打开示意图。
图中:1下料杆,2第一半圆卡箍,3轴套,4内六角螺钉,5支座,6轴,7第一内六角螺栓,8第一内六角螺母,9第二半圆卡箍,10扶杆,11第二内六角螺栓,12第二内六角螺母,13第三内六角螺栓,14第三内六角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12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制家具生产用钢管焊接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重过滤式工业油烟净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