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辅助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23209.2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48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郝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人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人本大型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2 | 分类号: | G01B21/2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吴继道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辅助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辅助工装,属于轴承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轴承座和盖套,轴承座包括有用于固定安装的下座体和上座体,上座体设于朝上开口的座孔,座孔的孔径同被测的轴承的外径相适应、座孔的轴向长度应不小于1.5倍的双半外圈的半径。盖套包括盖板和环套,所述盖板盖合于座孔的开口之上时环套与上座体的外侧壁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双半外圈放入与其适配的座孔中,再以盖板盖合于双半外圈之上、环套与上座体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从而将双半外圈保持同心的锁紧状态固定在辅助工装中避免双半外圈存在径向位移差,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检测使用的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双半外圈轴承接触角参数对轴承使用性能存在重要影响,轴承接触角测量的准确与否将直接评判该轴承是否存在异常。因此双半外圈接触角测量对于轴承检测过程占据了重要位置。
在现有的检测中,通常采用锁紧夹对两个半外圈进行锁紧,保证其紧密接触进行检测。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锁紧夹无法保证双半外圈同心,致使二者存在径向位移差,导致检测结果存在异常。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半外圈接触角检测用的辅助工装,用于将双半外圈保持同心锁紧状态实现接触角度测量,避免由于装夹异常导致接触角检测误差存在,从而达到高准确度检测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检测辅助工装结构如下:包括轴承座和盖套,所述轴承座包括有用于固定安装的下座体和上座体,所述上座体设于朝上开口的座孔,所述座孔的孔径同被测的轴承的外径相适应、所述座孔的轴向长度应不小于1.5倍的双半外圈的半径;所述盖套包括盖板和环套,所述盖板盖合于座孔的开口之上时环套与上座体的外侧壁紧密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将双半外圈放入与其适配的座孔中,再以盖板盖合于双半外圈之上、环套与上座体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从而将双半外圈保持同心的锁紧状态固定在辅助工装中,利用粗糙度轮廓仪进行左右沟轮廓测量,通过拟合钢球直径来寻找接触点位置,从而获得接触角度。
并且,由于还设计了下座体用于固定安装,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辅助工装可通过下座体配合夹角方便地固定在检测机构之上,以便于进行接触角检测的具体操作,其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为便于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下座体为六棱柱体。六棱柱体同时便于轴向和径向上的固定。
为便于固定安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下座体的中心设有轴向螺纹孔,所述轴向螺纹孔贯穿下座体且与座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上座体的横截面大于下座体的横截面,所述上座体的底部边沿处分布有若干环绕设置的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与所述座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向通孔也用做轴承座的固定,其孔中可配合插入限位杆,用于限制轴承座以其轴向为轴进行转动,确保在接触角测试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止轴承座出现转动而影响测试结果的情形出现。
为确保固定安装效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下座体的轴向长度或高度不小于5cm。
为便于将盖板固定、防止其转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盖板的外边沿呈等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环套的厚度不小于2cm,通过控制环套的厚度,进而使盖套整体保持底部下垂的状态,以便于盖合于双半外圈时,不易变形、也不易随意晃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座孔与上座体的底面、即下座体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阶差,该阶差的存在当于在上座体的底部预留了便于检测操作的操作空间,从而方便检测。
为方便检测操作,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如下:所述盖板的内径小于被测轴承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人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人本大型轴承有限公司,未经人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人本大型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3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调节薄膜位置的覆膜机
- 下一篇: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