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29027.6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1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曦;李贺;杨凯;尹青峰;张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B9/02 | 分类号: | B25B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冯玲玲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分离 式微 夹持 装置 | ||
1.一种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微镊(1)、二指夹钳(2)、旋转电机(4)及促动单元,其连接关系是:所述的微镊(1)可拆卸地安装于二指夹钳(2)的前端的微镊夹持部(201)的槽状结构内,旋转电机(4)及促动单元安装于二指夹钳(2)的后端;其中,所述的二指夹钳(2)包括运动夹指(202)及固定夹指(204),所述的运动夹指(202)通过柔性铰链I(203)一体式连接至固定夹指(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夹指(202)前端与固定夹指(204)前端设有微镊夹持部(201),固定夹指(204)后端一体式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开设有电机安装孔(206)、促动器安装孔(207)及贯通的螺孔(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镊夹持部(201)为槽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安装孔(206)与螺孔(205)相贯通,促动器安装孔(207)的中心轴正对运动夹指(202)的后端面,电机安装孔(206)与微镊夹持部(201)的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镊(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镊体(101)、以及设置于镊体(101)一端的镊尖(102),两个镊体(101)的另一端通过柔性铰链II(103)连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的镊体(101)安装在二指夹钳(2)内,镊体(101)的形状与微镊夹持部(201)的槽状结构槽深形成卡嵌配合,所述镊尖(102)延伸到二指夹钳(2)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镊(1)的材质为耐酸碱腐蚀的贵重金属,二指夹钳(2)为弹簧钢或抗氢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微镊镊尖为内收形镊尖、外扩形镊尖或锯齿形镊尖中任一种;镊体为卡点形镊体或无卡点形镊体,柔性铰链为直线形柔性铰链或圆弧形柔性铰链;且微镊尺寸为毫米级或毫米级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动单元为轴旋转前进-后退直线运动类促动器,或非旋转前进-后退直线运动类促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微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动单元为电动促动器、微分头促动器、直线电动促动器或压电堆栈促动器中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290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