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插式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1761.6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89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格;刘俊哲;将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23/02 | 分类号: | A47G2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吴亚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插 式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插式杯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通过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外框,所述外框的上表面通过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有顶架,所述外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框,所述底架、外框、内框、顶架的形状均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底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数量存在多个。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够有效的将水杯与桌面隔开,减少水杯的热量对桌面的伤害,杯架整体易于拿取,避免使用时烫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架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插式杯架。
背景技术
杯子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一般容积不大。或在古代喝茶的杯子被称为盖碗。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无论是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木杯等。
现有的杯子在进行日常喝水时,往杯子内部加入热水后会导致杯子外表面温度较高,使得杯子不易拿起,容易烫手,若在杯子外壁固定防烫层,则会影响杯子的整体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穿插式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插式杯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通过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外框,所述外框的上表面通过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有顶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数量存在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存在多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数量存在多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块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内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架、外框、内框、顶架的形状均为正六边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数量存在多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多个连接杆之间交叉连接,且多个连接杆之间呈60°夹角。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穿插式杯架,底部架空,将水杯与桌面隔开,在隔热的同时能够减少水杯的热量对桌面的伤害。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穿插式杯架,整体形态以线条结构代替面结构,使其更加简约,符合现代设计美学。
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穿插式杯架,添加挂钩配件,可将杯子携带于自行车等器械上,也可以单独使用。
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穿插式杯架,最外层的架空结构使杯架整体易于拿取,同时也使消费者不易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穿插式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穿插式杯架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穿插式杯架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穿插式杯架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底架;2、连接杆;3、第一支撑杆;4、外框;5、固定块;6、内框;7、第二支撑杆;8、顶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1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衬套推出力测试工具
- 下一篇:一种安防用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