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逆流的输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3409.6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60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君;杨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君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8 |
代理公司: | 西安万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64 | 代理人: | 贾凌志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逆流 输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逆流的输液装置,包括输液管,输液管上设置有蓄液腔体,蓄液腔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对输液管输液速率进行控制的输液开关,输液开关套接在输液管外侧,所述输液管下端一侧设置有蓄压壳体且输液管与蓄压壳体相连通,所述蓄压壳体顶端一侧设置有进液孔且进液孔与输液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蓄压壳体顶端设置有可对开启状态进行控制的排气孔和进气孔;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蓄压壳体底端设置有出液孔且出液孔与输液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第二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逆流的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管具广泛应用于患者缓慢输液治疗或手术过程中,现有的一般的输液管,在液体输送完毕后因未及时更换吊瓶或拔针,往往会发生血液倒流的情况,即回血现象。现在在发生回血现象时,一般由医护人员挤压输液管来令输液管内残留的液体进入到蓄液腔体内,从而与下一瓶药液液体相混合,该操作费时费力,给医护人员的输液操作带来了不便,而且在输液完成时出现回血现象时,只能放弃回血部分,直接进行拔针操作,令患者失去回血部分的血液,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的防止逆流的输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逆流的输液装置,包括输液管,输液管上设置有蓄液腔体,蓄液腔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对输液管输液速率进行控制的输液开关,输液开关套接在输液管外侧,所述输液管下端一侧设置有蓄压壳体且输液管与蓄压壳体相连通,所述蓄压壳体顶端一侧设置有进液孔且进液孔与输液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蓄压壳体顶端设置有可对开启状态进行控制的排气孔和进气孔;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蓄压壳体底端设置有出液孔且出液孔与输液管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第二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蓄压壳体与输液管材质一致且蓄压壳体与输液管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蓄压壳体顶端一体成型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底端与蓄压壳体顶端相连通,第三连接管顶端设置有排气孔且排气孔呈偏心状设置在第三连接管顶端,第三连接管顶端外侧套接有第一橡胶套且第一橡胶套顶端设置有第一贯穿通孔;第一贯穿通孔与排气孔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蓄压壳体顶端一体成型有第四连接管,第四连接管底端与蓄压壳体顶端相连通,第四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四连接管顶端设置有进气孔且进气孔呈偏心状设置在第四连接管顶端,第四连接管顶端外侧套接有第二橡胶套且第二橡胶套顶端设置有第二贯穿通孔;第二贯穿通孔与进气孔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开关设置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之间的输液管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在进行输液操作时,首先打开蓄压壳体顶端的排气孔,令药液可以从进液孔进入蓄压壳体内,当蓄压壳体内存储一定量的药液后将排气孔封闭,通过输液管底端的输液针进行输液操作,在发生回血现象后,输液管内残留的药液高度高于蓄压壳体底端出液孔的高度,按压蓄压壳体,令蓄压壳体内的药液从出液孔流入输液管内,从而令输液管内的药液高度迅速上升,到达蓄液腔体的高度,实现与下一瓶输液液体的结合,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给医护人员的输液操作带来了便利;
另一方面,在输液结束时出现出现回血现象时,使用输液开关将输液管控制为关闭状态,然后按压蓄压壳体,令蓄压壳体内的药液从出液孔流入输液管内,从而将药液以及回血部分的血液流入患者的身体内,在蓄压壳体内的药液输完后,松开蓄压壳体,蓄压壳体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且恢复过程中从进气孔吸入空气,继续按压蓄压壳体,从而令回血部分完全流入患者体内,避免了出现患者血液流失的状况,给患者的身体恢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君,未经杨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34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