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宽片产线的带动力的导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6400.0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1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华;洪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光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9/12 | 分类号: | H01R39/12;H01R39/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54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片产线 动力 导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片产线的带动力的导电装置,涉及电机导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电机导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宽片产线的拉力过大,易致使产品的表面发生划伤,并且属于被动传输的状态,难以自适应进行相应调整的问题,包括底板、导电铜块、接线铜块、水银导电柱、托轮支撑座、托轮、主动齿轮盘、电机、导电铜棒、导电副轮棒、从动轮盘和顶紧螺栓;所述底板顶部平面的后端处垂直向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其电机的上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盘。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从动轮盘与主动齿轮盘相互啮合,且主动齿轮盘的直径为从动轮盘直径的一半,主导电轮带动力,从而降低整个产线压力,解决宽片产线的拉力过大问题,减少产品的划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导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宽片产线的带动力的导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的结构中,电机轴与支架的导通途径是:通过电机轴表面与设置在支架轴孔处的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的孔壁导通,并通过其轴承体与支架导通,这种结构的导通效果并不可靠,是因为电机轴工作时高速旋转,轴孔会逐渐磨损,导致轴跟轴承孔之间间隙变大,引起导通不良。
现有的电机导电装置如专利申请书CN200820205257.0中一种电机轴导电结构,包括电机和相对电机轴静止的第一导电件,电机轴由导电材料制成,其电机轴端面和/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导电件与第一导电件端面沿电机轴线方向贴紧接触。第一导电件为电机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对应电机轴设置有轴孔。第二导电件为金属扇叶,与电机轴表面紧配合连接,端面与金属外壳端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扇叶与金属外壳沿电机轴线方向贴紧接触,从而确保电机轴与金属外壳接触良好;同时,金属扇叶与金属外壳之间还设置有导电垫片和导电弹垫,进一步提高接触的紧密性,并减少了接触面的摩损程度。其结构简单合理、导通性强、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
现有的电机导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宽片产线的拉力过大,易致使产品的表面发生划伤,并且属于被动传输的状态,难以自适应进行相应调整。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宽片产线的带动力的导电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片产线的带动力的导电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机导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宽片产线的拉力过大,易致使产品的表面发生划伤,并且属于被动传输的状态,难以自适应进行相应调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宽片产线的带动力的导电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宽片产线的带动力的导电装置,包括底板、导电铜块、接线铜块、水银导电柱、托轮支撑座、托轮、主动齿轮盘、电机、导电铜棒、导电副轮棒、从动轮盘和顶紧螺栓;所述底板顶部平面的后端处垂直向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其电机的上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盘;所述电机正前方的底板上垂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导电副轮棒,其导电副轮棒的上端转动安装有从动轮盘;所述从动轮盘上端固定对接有圆盘状的导电铜块;所述导电铜块的上端中部则垂直固定安装有水银导电柱;所述水银导电柱的上端则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圆片状的接线铜块;所述导电副轮棒左右两侧的底板上垂直固定安装有导电铜棒;左侧的所述导电铜棒的左侧位置的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托轮支撑座,其托轮支撑座上转动安装有中部内凹的束腰状的托轮;所述导电副轮棒前方的底板上垂直固定安装有顶紧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轮盘与主动齿轮盘相互啮合,且主动齿轮盘的直径为从动轮盘直径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托轮为陶瓷制成,其托轮的中部与导电铜棒的中部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紧螺栓的后端抵在导电副轮棒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铜块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接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光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光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64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