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危废酸渣中和处理的中和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6499.4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9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秦国栋;张万岷;高成锦;孙兆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康顺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兰州嘉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2 | 代理人: | 焦海红 |
地址: | 7302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危废酸渣 中和 处理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危废酸渣中和处理的中和反应器,属于危废处理技术领域。该用于危废酸渣中和处理的中和反应器包括反应组件和吊起组件。所述反应组件包括反应釜、电加热板、保温层、进液管、连接耳板、螺纹杆、上盖、第一电机、进料管、排料管、连接轴、搅叶、温控器和支撑柱,所述电加热板和所述保温层均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壳体内壁中,所述连接耳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上端和所述上盖的下端,使用时,电加热板可加速引发中和反应的启动,适宜西北冬季户外作业;清洗时可实现与反应釜的分开,大大的提高了对该中和反应器的拆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危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危废酸渣中和处理的中和反应器。
背景技术
汽油烷基化是在98%的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烷基化反应,反应过程中原料中的水分、硫、氮化合物,副反应产物等不断进入酸相,硫酸浓度会逐渐降低,当酸浓度降至80%~90%时,催化效果变差,就被当做废酸渣排出。
这种呈黑红色废酸渣的成分除含有相当量的硫酸外,还含有8~14%的有机物(胶质、沥青质、环烷酸、硫酸酯、油焦质、磺酸等)和水分,是一种粘度较大的胶状物料,伴有特殊的臭味,属于难处理的石油化工废物,处理不当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其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7.0和大于12.0的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故此,烷基化酸渣在进入填埋场前必须经过中和预处理达到中性后方可进行作业。
我公司危废处理项目中,同时承接碱渣处理,碱渣需要用酸中和,在实践中发现该酸渣可以进行中和,但需要处理的酸渣量较大时,在稀释后需要进行单独的中和反应。其使用的中和反应器,由于西北冬天户外低温最低可至零下20℃以下,中和反应启动极慢,影响中和作业效率。带粘性的酸渣在多次作业后需要对该中和反应器进行清理,以确保黏附物的清洁,方便后续中和作业,但是清理过程需要人工拆分清洗,拆分效率慢,一次检修常常耗时2-3天,这个等待周期不能满足危废处理的需求,急需研发一种适宜于低温天气条件下也能快速启动的,便于清理的中和反应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危废酸渣中和处理的中和反应器,旨在改善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危废酸渣中和处理的中和反应器,包括反应组件和吊起组件。
所述反应组件包括反应釜、电加热板、保温层、进液管、连接耳板、螺纹杆、上盖、第一电机、进料管、排料管、连接轴、搅叶、温控器和支撑柱,所述电加热板和所述保温层均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壳体内壁中,所述连接耳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上端和所述上盖的下端,所述螺纹杆螺纹贯穿其中一个所述连接耳板,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螺纹在另外一个所述连接耳板内,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所述连接轴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搅叶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温控器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外壁上,所述温控器和所述电加热板电性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液管、所述进料管和所述排料管均设在所述反应釜上,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反应釜的下表面。
所述吊起组件包括吊耳、墙顶、滑轨、第一竖板、第二电机、丝杆、滑块、第二竖板、收卷辊、第三电机和钢绳,所述吊耳固定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滑轨均固定在所述墙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竖板的侧表面,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的侧表面上。
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滑块滑动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块同样螺纹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第二竖板固定在所述滑块的下表面,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竖板的侧表面,所述收卷辊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板的侧表面上,所述收卷辊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钢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收卷辊上,所述钢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吊耳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康顺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兰州康顺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64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