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底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7715.7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4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君;郭长新;任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君 |
主分类号: | B62D21/09 | 分类号: | B62D21/09;B60K1/04;B60K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顾云义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程式 混合 动力 汽车底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底盘结构,包括车身纵梁、发动机、增程驱动模块、充电口、蓄电池、配电箱、行车制动器储气罐、电池包、传动轴、后驱动桥、油箱和整车控制器,通过将发动机与增程驱动模块通过机械连接为一个动力驱动单元,所述动力驱动单元布置在车辆的前部;采用集成化增程动力驱动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空间紧凑,使得各部件的位置布置及轴荷分布均匀,避免各个系统产生干涉;有效减少传动链,降低动力总成重量和成本,提高动力总成的传动效率;同时,发电机、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包、充电口都布置紧凑,缩短了线束的布置长度,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家对燃油车的排放升级,以及未来对传统燃油车限行等诸多问题,新能源已经是一个势在必行的方向。目前不仅仅是乘用车,商用车全系车型也逐渐进入纯电动化的进程。在电动车的研发路线上也有诸多不同,除了传统电池组、燃料电池外,增程式也是目前电动车上都在实验的技术。增程式车辆通常包括增程系统、电驱动系统,增程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及增速机构等部件,电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变速器等部件。
目前电动车采用将增程系统和电驱动系统集中布置时,前置发动机,这种集中布置方式是横置布置形式,存在各部件布置不均匀,各部件之间容易产生干涉,并且整车的轴荷分布差;采用分体式布置时,这种布置方式虽然可以规避整车的轴荷分布差的缺点,但存在整套动力系统的体积大和重量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底盘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动车将增程系统和电驱动系统集中布置时,各部件布置不均匀,各部件之间容易产生干涉,并且整车的轴荷分布差的问题;采用分体式布置时,存在整套动力系统的体积大和重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底盘结构,包括车身纵梁(1)、发动机(100)、增程驱动模块(200)、充电口(2)、蓄电池(3)、配电箱(4)、行车制动器储气罐(5)、电池包(6)、传动轴(7)、后驱动桥(8)、油箱(9)和整车控制器(10),发动机(100)的后端与增程驱动模块(200)连接为一个动力驱动单元,所述动力驱动单元通过悬置系统安装在车身纵梁(1)前端中央位置;电池包(6)通过电池包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身纵梁(1)的内侧中部;配电箱(4)安装在车身纵梁(1)的右外侧中部;行车制动器储气罐(5)安装在车身纵梁(1)的右外侧中部,行车制动器储气罐(5)位于配电箱(4)的后部;油箱(9)安装在车身纵梁(1)的左外侧中部;充电口(2)安装在车身纵梁(1)右外侧前车轮后部;蓄电池(3)安装在车身纵梁(1)右外侧前部,蓄电池(3)位于充电口(2)的后部;后驱动桥(8)安装在车身纵梁(1)后部中央位置,传动轴(7)与后驱动桥(8)的前端连接;整车控制器(10)安装在车身纵梁(1)的横向支撑梁上,所述横向支撑梁位于增程驱动模块(200)的上方;增程驱动模块(200)、充电口(2)及配电箱(4)与电池包(6)之间通过线束连接,所述线束通过线槽固定在车身纵梁(1)上;发动机100通过管路连接空滤器12,空滤器12安装在车身纵梁(1)左外侧前部。
在以上方案中可以优选的,增程驱动模块(200)内部安装有发电机和驱动电机,所述发电机与发动机(100)连接,电机控制器(201)安装在增程驱动模块壳体(202)外部,电机控制器(201)与所述发电机和驱动电机通过电缆连接。
还可以优选的是,变速器和离合器(203)固定在增程驱动模块壳体(202)后部,所述变速器和离合器(203)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变速器和离合器(203)接收变速箱控制器(TCU)的指令进行换挡变速。
还可以优选的是,所述变速器为两档变速器。
还可以优选的是,驻车制动盘(204)布置在所述变速器后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君,未经王文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7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大电流输出整流器
- 下一篇:一种心电图导联线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