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从流体中分离蜡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7987.7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0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蒋景超;张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9/00 | 分类号: | B01D49/00;B01D17/00;B01D17/1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63003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从流体中分离蜡的装置,包括夹套组件(10)、蜡收集组件(20)和底盖组件(30)三部分;夹套组件(10)的总体形状为双层圆管状,夹套组件(10)两端焊接有连接法兰(11),夹套组件(10)下端的连接法兰(11)经螺栓与底盖组件(30)连接;蜡收集组件(20)顶端焊接有上盖(21);上盖(21)经螺栓与夹套组件(10)上端的连接法兰(11)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较大的长径比,增加多根加热器,使用较大数量的折流板,并增加了一个换热内腔,解决了普通分离器换热效率低、拆卸清洗不易、蜡附着面积低、针对蜡分离效率较低、折流距离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在常温凝固的油脂类物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流体中分离蜡的装置,属于分离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些流体中,蜡是作为杂质存在的,需要将蜡从流体中分离出来。蜡是一种油质,凝固点较低,容易粘附在容器内壁,很容易堵塞管道,不溶于水,清洗困难。因此由于现有分离器换热面积较低,使用范围有局限性,针对某些物质比如蜡,分离效果不理想。因此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流体中分离蜡的装置,以解决现有分离器换热效率低、拆卸清洗不易、蜡附着面积低、针对蜡分离效率较低、流体流动距离不足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从流体中分离蜡的装置为,该装置包括夹套组件、蜡收集组件和底盖组件三部分;夹套组件的总体形状为双层圆管状,夹套组件两端焊接有连接法兰,夹套组件下端的连接法兰经螺栓与底盖组件连接;蜡收集组件顶端焊接有上盖;上盖经螺栓与夹套组件上端的连接法兰连接。
前述装置中,所述夹套组件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设有空腔;内套筒两端分别从外套筒两端穿出;外套筒两端经封板与内套筒密封焊接;内套筒两端分别焊接有连接法兰;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的空腔下端一侧设有夹套进水管,空腔上端一侧设有夹套出水管;外套筒外圆设有一组支耳;外套筒一侧设有夹套温度传感器接管。
前述装置中,所述蜡收集组件包括内管;内管下口封闭,内管上口与上盖底面焊接;上盖设有内进水管,内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内管底部;上盖设有内出水管;内管外围设有导流板和一组贯穿导流板的加热管;加热管上端贯穿上盖并与上盖焊接;上盖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位于内管与内套筒之间的夹层处。
前述装置中,所述导流板为螺旋板或倾斜方向相反且间隔设置的平板构成。
前述装置中,所述底盖组件包括底盖;底盖设有排污管、底盖温度传感器接管和进料管;排污管位于底盖中间,底盖温度传感器接管和进料管分别位于排污管两侧;进料管出气口与内管底部平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较大的长径比,并采用多根加热器,同时使用较大数量的折流板,以及设计了一个换热内腔,这样有效地解决了普通分离器换热效率低、拆卸清洗不易、蜡附着面积低、蜡分离效率低、折流距离不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蜡的分离,而且也适用于在常温凝固的油脂类物质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为平板的蜡收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为螺旋板的蜡收集组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7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景观组合护岸
- 下一篇:一种可灵活切换的双通路输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