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后围总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9320.0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2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鹏;羊松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张相升;杨仁波 |
地址: | 2017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总成 车辆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后围总成及车辆。车身后围总成包括:后围内板,所述后围内板上设置有凸台和位于所述凸台下方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后防撞梁;后围外板,所述后围外板位于所述后围内板上设置有所述凸台的一侧,所述后围外板的边沿贴合安装在所述凸台上。车辆包括车身后围总成。本申请提供的车身后围总成及车辆,减小了后围外板的冲压深度,避免了后防撞梁影响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的密封刷胶工艺,提高了车身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后围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身后围位于车身的后部并与车身侧围限定出行李箱,车身后围包括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同时是车辆后部发生碰撞时的重要承力部件。
目前,部分车辆通过增加车身后围沿车身长度方向的深度以兼顾车辆的轻量化和后悬长度的增加,车身后围沿车身长度方向的拉延主要依靠拉伸后围外板实现,拉伸后围外板增加了后围外板成型时的冲压深度,提高了后围外板的成型难度;此外,部分车辆将后围外板下移以降低行李箱止口的高度,下移的后围外板与后防撞梁之间沿车身高度方向产生位置干涉,影响了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在组装时的密封刷胶工艺,不利于车身的密封性。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身后围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减小后围外板的冲压深度,避免后防撞梁影响后围外板和后围内板的密封刷胶工艺,提高车身的密封性。
本申请提供的车身后围总成,包括:后围内板,所述后围内板上设置有凸台和位于所述凸台下方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后防撞梁;后围外板,所述后围外板位于所述后围内板上设置有所述凸台的一侧,所述后围外板的边沿贴合安装在所述凸台上。
本申请提供的车身后围总成,通过在后围内板上设置凸台弥补车身后围总成沿车身长度方向所需的深度,可减少搭接在凸台上的后围外板所需的冲压深度,降低后围外板的成型难度,提高成品率;此外,凸台的外凸特征可在后围内板与后围外板之间密封刷胶时提供承胶平台,且位于后围内板上的凸台与安装部沿车身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避免了安装在安装部上的后防撞梁后影响后围外板与后围内板之间刷胶,提高了刷胶效果,有利于提升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后围外板的边沿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贴合搭接在所述凸台上。
翻边可以通过冲压拉延的方式成型在后围外板上,翻边贴合安装在凸台上后通过刷胶密封,有利于增加后围外板与凸台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刷胶面积,提高后围外板与后围内板在搭接处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后围外板的翻边点焊搭接在所述凸台上。
焊可以沿后围外板的周向将后围外板的翻边稳定固定在凸台上,有利于增加后围外板与凸台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后围内板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后围外板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
本申请中的第一定位孔可以在后围内板设置在焊接夹具上时提供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后续焊接的精确性;第二定位孔可以在后围外板设置在焊接夹具上时提供定位作用,有利于提高后续焊接的精确性。可选的,所述后围外板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后围内板之间留有间隙限定出容纳腔。
容纳腔有利于增加车身后围总成沿车身长度方向的深度并提高车身后围总成的结构强度;此外,容纳腔还为行李箱锁扣螺母盒总成提供了安装和容纳空间。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安装孔。
安装孔为后围内板与防撞梁相连接提供了安装点,后防撞梁可以通过安装孔螺栓或者卡扣连接在后围内板上。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上还连接有用于安装保险杠的支架。
支架焊接固定在安装部上,为保险杠安装在后围内板上提供了安装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9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安全燃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