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9356.9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6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新;黎檀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F7/12 | 分类号: | A61F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杨中鹤;况小梅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其包括导管,导管包括操作段和与操作段连通的换热段。操作段包括用于进入液体的第一进液管和用于液体流出的出液管,出液管套设在第一进液管的外部,换热段包括与第一进液管连通的第二进液管和与出液管连通的能够变形的换热管,第二进液管贯穿换热管设置,且换热管膨胀后的外径大于出液管的外径,因此换热管主要用于伸入到食道中对食道进行换热,由于出液管的直径比较小,可经鼻插管,清醒患者可耐受,能够减缓压迫感和不适感,提高了舒适性,可长时间将热交换装置放置在食道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需要进行体温管理,并且需要合理地降温或升温以达到目标温度,并维持目标温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食道热交换技术是一种新的体温管理方式,可迅速升高或降低患者核心温度,已成功用于各种重症监护场景,例如心脏骤停,体温过低,烧伤和脑外伤等。
现有的食道热交换技术是通过热交换导管置入食道,并且导管经口腔置入食道后,液体通过导管的入水端进入导管,然后导管中的液体再从导管的出水端排出,从而实现热交换,达到调节患者核心体温的目的,但是目前热交换导管的管径较粗,对口咽部和食道组织有持续的压迫作用,限制了导管在患者体内留置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包括操作段和换热段;
所述操作段包括第一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进液管的外部;所述换热段包括第二进液管和能够变形的换热管,所述第二进液管贯穿所述换热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和所述换热管连通,且所述换热管膨胀后的外径大于所述出液管的外径;所述第二进液管的管壁设置出液孔,所述第二进液管通过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换热管连通;
所述导管还包括鼻饲管,所述鼻饲管贯穿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
可选的,所述换热管伸入食道中为所述食道换热,且所述换热管膨胀后的外壁形状与所述食道的内壁形状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换热管包括球囊,所述球囊的材质包括弹性硅胶。
可选的,所述换热管的管壁包括导热填料,所述导热填料分布在所述换热管的管壁内部。
可选的,所述第二进液管设置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胃腔的温度。
可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操作段设置;
所述第二进液管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换热管贯穿,并伸入胃腔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进液管伸出所述换热管的所述第二进液管设置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位于所述第二进液管的腔体中,并将所述第二进液管的腔体封堵。
可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液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液管的外壁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进液管的进液量不小于所述出液管的出液量。
可选的,所述操作段上远离所述换热段的端部设置三个连接口,其中第一个连接口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第二个连接口与所述出液管连通,第三个连接口与所述鼻饲管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93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