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流道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39587.X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4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俞海强;徐超;王佳杰;李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10/75 | 分类号: | F24S10/75;F24S50/40;F24S80/30;F24S80/6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熊亮亮 |
地址: | 3144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部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流道部件,包括集热管流道以及水箱流道,集热管流道包括导热外管,导热外管内设有第一加热内管以及第二加热内管,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并列设置,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沿着导热外管的内壁呈螺旋状设置,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各自的一端闭合连通,导热外管的外表面均匀设有若干传热翅片;水箱流道包括位于水箱内的进液流道以及出液流道,第一加热内管与进液流道连通,进液流道的一端闭合,另一端设有循环液进口,第二加热内管与出液流道连通,出液流道的一端闭合,另一端设有循环液出口。增加了介质在集热管内的单次加热时间,减少了循环加热次数,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器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内的高效流道部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水的势能等等。太阳能利用的基本方式中,光-热转换的技术最为成熟,产品也最多,成本相对较低。如:太阳能集热器、开水器、干燥器、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太阳房、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以及太阳能采暖和制冷器等。太阳能光热发电比光伏发电的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但应用还不普遍。在光热转换中,当前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好的是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
太阳能集热器通常包括水箱以及若干与水箱连接的集热管,集热管内有U型的流道管,介质从水箱的储存器中流入U型流道管内进行加热,然后再流回水箱中的储存器中,进行循环加热,但是U型流道管的加热效率低,需要增加介质的循环加热次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流道部件,用于太阳能集热器中,通过螺旋形的流道,增加介质的单次加热时间,减小循环加热次数,提升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高效流道部件,包括集热管流道以及水箱流道,所述集热管流道包括导热外管,所述导热外管沿着集热管的长度设置,所述导热外管的一端开口,所述导热外管开口的一端与集热管连接水箱的一端对应,所述导热外管的另一端闭合,所述集热管流道还包括第一加热内管以及第二加热内管,所述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有导热外管开口的一端插入导热外管中并紧贴导热外管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沿着导热外管的内壁呈螺旋状设置,所述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上位于导热外管闭合端的两端闭合连通,所述导热外管的外表面均匀设有若干传热翅片;所述水箱流道包括位于水箱内的进液流道以及出液流道,所述第一加热内管与进液流道连通,所述进液流道的一端闭合,另一端设有循环液进口,所述第二加热内管与出液流道连通,所述出液流道的一端闭合,另一端设有循环液出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液流道与出液流道间隔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之间设有隔热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液流道外壁上包覆有保温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液流道还连通有补液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位于集热管内,介质流经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进行加热,由于第一加热内管与第二加热内管呈螺旋状设置并且与导热外管紧贴,增加了介质在集热管内的单次加热时间,减少了循环加热次数,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集热管流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395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灵敏拉曼光谱物料成分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双锥混合机飞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