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44602.X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5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超;杨军;陶双双;吕未;陈斌;蔡一鸣;樊祥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柏清淮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32 | 分类号: | B65G65/32;A23F3/06;B07B4/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隆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3 | 代理人: | 王年年 |
地址: | 47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炒茶初 制品 自动 收集 装置 | ||
1.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所述底架(1)上方设有茶叶输送通道(2),茶叶输送通道(2)为可以进行上下振动的结构;
所述茶叶输送通道(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多个可以摆动的炒锅(21),炒锅(21)可摆动至茶叶倒置于茶叶输送通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左侧设有送风装置(3),送风装置(3)为可以进行调节送风口方向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包括两个水平方向的矩形管(7),两个矩形管(7)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横向方向的L型的连接板(8),每个连接板(8)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L型的固定板(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输送通道(2)包括输送板(4),输送板(4)为等腰梯形的结构,输送板(4)上端面大于下端面,输送板(4)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加强板(5),底架(1)上端可拆卸的连接有多个板簧(6),板簧(6)上端与加强板(5)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上端经螺栓连接有L型的第一方板(10),加强板(5)下端螺栓连接有L型的第二方板(11),板簧(6)下端与第一方板(10)螺栓连接,板簧(6)上端与第二方板(11)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加强板(5)左部上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方板(12),横向方板(12)上方设有可转动的偏向凸轮(13),偏向凸轮(13)与横向方板(12)接触挤压构成横向方板(12)上下运动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方板(12)上方设有可转动的转动轴(14),转动轴(14)外圆周与偏向凸轮(1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3)包括风机(15),风机(15)下方设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与风机(15)固定连接,支撑板(16)下方设有底板(17),底板(17)前端与支撑板(16)前端铰接固定,底板(17)和支撑板(16)之间设有伸缩杆(18),伸缩杆(18)上端与支撑板(16)铰接固定,伸缩杆(18)下端与底板(17)铰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18)包括与底板(17)铰接固定的第一套管(19),第一套管(19)内可滑动的设有第二套管(20),第二套管(20)上端贯穿第一套管(19)与支撑板(16)铰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初制品自动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多个支撑座(22),炒锅(21)位于支撑座(22)上方,炒锅(21)内侧下端铰接有第一连杆(23),炒锅(21)外侧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杆(24),第二连杆(24)下端与支撑座(22)铰接固定,支撑座(22)上端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轴端与第一连杆(23)下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3)和第二连杆(24)相互交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柏清淮茶业有限公司,未经桐柏清淮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446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外线杀菌水壶
- 下一篇:一种电池新型补水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