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外壳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50403.X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2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超;杨道均;王瑞军;矫春健;李璇;张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67 | 分类号: | H01M50/267;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外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外壳及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L型板材,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廓尺寸相同;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第二壳体包括第三弯折边和第四弯折边;第一弯折边的边缘与第三弯折边的边缘对接固定,且第二弯折边的边缘与第三弯折边的边缘对接固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两端具有开口的腔体,腔体内用于容纳电芯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与腔体两端的开口可拆卸连接。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内侧结构与电芯组两端的结构相匹配。实现降低电池模组组装工艺难度,扩大模组外壳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外壳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备受关注,而电池模组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动汽车的动力之源。电池模组近年来已被国内越来越多的电池厂家采用,模组总体外形尺寸相近,结构又各不相同。一般电池模组内部由若干个电池单体通过不同的串并联方式组合而成,而外部多数是通过金属外壳和两个端板组成笼式结构作为对内部电芯的防护层。
目前行业上的趋势是,模组的金属外壳设计成一体式结构,且多数是通过金属型材拉伸成型,最终为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一体式结构成型技术及工艺相对成熟,良品率较高,但这种一体式结构的外壳,存在如下问题:
1、单体电池只能通过外壳的一端穿入,工艺复杂难于实现,当单体为软包电芯时,在穿入过程中极易产生电芯被刮碰造成电芯漏液,致使整个模组报废;
2、这种一体式结构应用范围小,仅适用于软包电芯,方壳电芯和圆柱电芯无法适用,通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外壳及电池模组,实现降低电池模组组装工艺难度,扩大模组外壳的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L型板材,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廓尺寸相同;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弯折边和第二弯折边,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三弯折边和第四弯折边;
所述第一弯折边的边缘与所述第三弯折边的边缘对接固定,且所述第二弯折边的边缘与所述第三弯折边的边缘对接固定,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组成两端具有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内用于容纳电芯组;
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与所述腔体两端的开口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采用钣金折弯成型或采用挤压拉伸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铝合金材质。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对接固定的方式包括满焊、间断焊、点焊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正负极标识和/或高压警示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一弯折边的边缘、所述第二弯折边的边缘设有限位台阶;
和或,所述第三弯折边的边缘、所述第四弯折边的边缘设有限位台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池模组外壳。
可选地,还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外壳内。
可选地,所述电芯为软包电芯、方壳电芯、圆柱电芯的其中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504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式变压器的散热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E-TPU发泡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