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理隔离型计算机数据安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55012.7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4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章立;胡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21/86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张宏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隔离 计算机 数据 安全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物理隔离型计算机数据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壳体、凹槽、连接口、凸件、盖板、连接件、稳固机构和压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右侧位置设置有稳固机构,稳固机构内能对接入硬盘的接头进行稳定的压紧,机构内部采用电机进行驱动,使得接头不会轻易的被拉出,提高防护效果;在壳体内底部对角位置设置有两组压固装置,装置内可通过转动件来对硬盘顶部压固位置进行调节,采用螺杆下压,使得底部的压盘接触到硬盘顶部,实现固定,防护效果好,稳定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物理隔离型计算机数据安全防护装置,涉及计算机防护装置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在计算机中需要安装有能对数据进行储存的硬盘,而硬盘在使用时,需要安装有专用的物理隔离型防护装置,来对硬盘进行安全防护。
在现有的物理隔离型计算机数据安全防护装置进行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只单单采用外壳对硬盘进行保护,内部硬盘容易被拿取,防护性较差,且对于硬盘的整体稳固效果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物理隔离型计算机数据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物理隔离型计算机数据安全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前端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中部设置有连接口,所述壳体背面上端固定有凸件,所述凸件内中部与盖板进行铰接,所述盖板顶部固定有连接件,所述壳体右侧中部安装有稳固机构,所述壳体内左右对角位置安装有压固装置,所述压固装置包括支杆、限位块、转动件、分支件、螺杆和压件,所述支杆底部与壳体内底部进行固定,所述支杆外径表面上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内侧与分支件焊接固定,所述分支件内端旋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部设置有压件。
优选的,所述压件包括圆盘、压盘和连接螺栓,所述圆盘底部设置有压盘,所述圆盘和压盘内中部设置有连接螺栓,并且连接螺栓外径表面上端与螺杆底部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稳固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块、凸轮、驱动电机、接触板、压块、连杆、稳固块、弹簧和方形槽,所述固定板左侧与壳体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板内前端中部与固定块螺栓连接,所述固定块右侧设置有凸轮,所述凸轮内中部与驱动电机右侧输出轴相接,并且驱动电机右端与壳体内右端相接,所述凸轮背面与接触板相接触,所述接触板内通过螺栓固定在压块前端,所述压块左侧与固定板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压块内上下两端被连杆贯穿,并且连杆背面固定在稳固块前端面,所述稳固块左侧与固定板进行固定,所述连杆外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固定板内中部开设有方形槽。
优选的,所述凸轮左侧为平面状,并且凸轮厚度等于接触板宽度。
优选的,所述弹簧前后两端分别与压块和稳固块内侧相抵。
优选的,所述压块和稳固块内侧呈倾斜状,并且两者内侧表面为光滑状。
优选的,所述转动件活动套接在支杆外径表面,并且转动件上下两端与限位块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分支件内端中部通孔内壁车有内螺纹,并且分支件内通孔与螺杆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块和稳固块采用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分支件采用合金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物理隔离型计算机数据安全防护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未经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550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便携式电子通信装置
- 下一篇:流量计的盖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