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65237.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38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叶清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清源 |
主分类号: | C25B9/19 | 分类号: | C25B9/19;C25B1/04;C25B15/00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板 混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包括:一左盖板,其一侧上段设有一出入口及一第一氧水口与一第二氧水口;至少一硅胶框,设于该左盖板另侧;一混合装置,设于该硅胶框另侧且封合于该左盖板;一右盖板,设于该混合装置另侧,其下段设有一氢气出口且具有至少一透孔;一阴极板,设于该右盖板一侧;一隔膜,位于该阴极板一侧且设于该右盖板一侧;一阳极板,设于该隔膜一侧;一右硅胶框,设于该右盖板一侧;一盖板,设于该右硅胶框及该右盖板一侧;该左盖板一侧下段设有一左入口;该右盖板上段另侧设有一右入口;借此,依使用需求变化左盖板的出入口送出氢气或氢水或氢气与水的混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槽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电解水产生气体的电极槽,为了增加产生的氢气量,只能靠着增加电极面积来解决。但由此又会造成如下问题:
1、电力供应增加;
2、电极槽体积庞大,从而携带不便;
3、电极槽内部结构无法有效保障水在流动时增加与电极接触的时间,也就无法提供水与电极产生撞击混合以达到加速融合的目的;
4、提供阴极板产生氢气的水流无法改变路径且产生的氢气量也有限;
5、电极槽无法根据需要的不同,产生不同量的氢气、氢水或水与氢气的混合物,使得其在实用性上大打折扣。
以上皆为业者及消费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利用左盖板另一侧设有的混合装置,左盖板设有出入口及与阳极板相通的第一氧水口及第二氧水口,左盖板另一侧设有的右盖板,并于右盖板一侧设有隔膜,隔膜与右盖板间设有阴极板,隔膜一侧设有阳极板,透过右硅胶框及盖板将隔膜封合于右盖板一侧,右盖板设有相通阳极板且具有透孔的氢气出口,氢气出口并连接至混合装置与左盖板间,以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左盖板一侧设有左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右盖板设有右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透过左盖板的第一氧水口或第二氧水口进出水到达阳极板产生氧水,再由第二氧水口或第一氧水口流出,部分水会透过隔膜到达阴极板产生氢气,再经氢气出口及该出入口流出;或透过水经右盖板的右入口与阴极板作用产生氢水,并经氢气出口到达混合装置,再由左盖板的出入口流出;或透过左盖板的左入口送水与阴极板产生的氢气利用混合装置混合并由出入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有效升简化其结构,并依使用需求变化左盖板的出入口送出氢气或氢水或氢气与水的混合。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作为电解水产生气体的电极槽,靠着增加电极面积来解决,其产生电力供应及与电极槽体积庞大与携带不便外,该电极槽内部结构无法提供水在流动时能增加与电极接触时间,无法提供水与电极产生撞击混合以达到加速融合,提供阴极板产生氢气的水流无法改变路径且产生氢量有限,该电极槽无法依使用需要产生氢气或氢水或水与氢气混合作变化,使得其在实用性上大打折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双电极板氢水混合槽结构,包括:
一左盖板,其一侧上段中央及两侧分别设有一出入口及一第一氧水口与一第二氧水口;
至少一硅胶框,设于所述左盖板另一侧周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清源,未经叶清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652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开合低空间需求的电表箱
- 下一篇:一种便于启闭的手动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