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去沫功能的闪蒸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67317.X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2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苏浩浩;刘瑞涛;张云涛;张惠民;武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06 | 分类号: | B01D3/06;B01D3/4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72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去沫 功能 闪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去沫功能的闪蒸箱,包括箱体和通过L型管道与箱体气相出口连接的气沫分离装置,所述气沫分离装置的上方连接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下方设置有泡沫暂存段,所述气沫分离装置的上部设置第一去沫装置、中部设置第二去沫装置,所述第一去沫装置和第二去沫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设置于气沫分离装置一侧的喷水花洒和设置于气沫分离装置另一侧且与喷水花洒等位置的红外液位感应器,所述喷水花洒连接进水管道且喷水花洒与进水管道之间设置自控阀门,所述泡沫暂存段的底部设置含沫水排出口,所述含沫水排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暂存液存储罐,本实用新型运行稳定可靠,适用于大多数化工、植提、环保等行业的液体浓缩,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去沫功能的闪蒸箱。
背景技术
化工、植提、环保等行业均涉及到浓缩工序,涉及到蒸发溶剂后结晶、蒸发溶剂后进行下步处理等工序。其中在处理过程中,由于系统液有其独特的性质,浓缩过程中会发生“起沫”现象,且不容易通过停止设备运行来控制“起沫”情况。在浓缩过程中,“起沫”现象会加剧,然后随气相管道进入冷凝器、凝液罐,一方面会造成溶剂污染,另外一方面会堵塞冷凝器,造成冷凝器效果下降及后续一系列影响。针对过程液浓缩时“起沫”情况,相关工作者提出了很多浓缩设备改造思路。一开始的工作思路是增大闪蒸箱上部容积,包括加高,上部加宽,制成“大头”闪蒸箱。通过增加容积,给“起沫”时泡沫提供缓冲场所,部分产品处理能通过该方式达到稳定的泡沫体系,泡沫层不再升高。该方法对一些产品适用,对大多数产品不适用,部分行业也在利用喷水式去沫原理设计一些构造,如专利CN201320688285.3 “一种自动去沫豆浆机”中就在顶部增加水撒来消除豆浆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沫;专利CN201921254626.X“西瓜籽蒸煮去沫装置”中也同样在间歇浓缩设备上增加冷水花洒去沫,但上述专利都有共同的问题是不能连续去沫,且引入外部物料(水)导致系统液变性或增加设备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去沫功能的闪蒸箱,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可靠,适用于大多数化工、植提、环保等行业的液体浓缩,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去沫功能的闪蒸箱,包括箱体和通过L型管道与箱体气相出口连接的气沫分离装置,所述气沫分离装置呈筒状结构且垂直设置,所述气沫分离装置的上方连接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下方设置有锥形状的泡沫暂存段,所述气沫分离装置的上部设置第一去沫装置、中部设置第二去沫装置,所述第一去沫装置和第二去沫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设置于气沫分离装置一侧的喷水花洒和设置于气沫分离装置另一侧的红外液位感应器,所述喷水花洒与红外液位感应器的水平位置相同,所述喷水花洒连接进水管道且喷水花洒与进水管道之间设置自控阀门,所述泡沫暂存段的底部设置含沫水排出口,所述含沫水排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暂存液存储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去沫装置设置于气沫分离装置中部且对应L型管道下方水平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喷水花洒的压力范围为0.01-0.05MPa。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运行稳定可靠,气沫分离装置用于在连续浓缩工序中将气沫带出原闪蒸箱后进行处理,处理出的带沫下层和气相能与原闪蒸下层分开处理,处理液不返回到浓缩液中,减少了浓缩设备负责,使用喷水式去沫原理,利用水流作用力及水的稀释性对泡沫进行处理,达到去沫效果,能有效解决植提行业连续浓缩过程中的闪蒸箱气相带沫问题,实现了连续浓缩工序的连续去沫处理需求,有效提高设备蒸发效率,适用于植提、化工行业的连续化浓缩作业;
2、本实用新型气沫分离装置下方设置有锥形状的泡沫暂存段,用于暂存处理后的带沫液,泡沫暂存段的底部设置含沫水排出口,工作完成后,含沫水排出口通过管道将带沫液集中排放到暂存液存储罐中作为生产用的稀释水进行回用,减少能源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67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