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上下楼梯的行李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70823.4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92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鲁传航;倪东旭;吴泽;李昊波;袁传胜;吴其殷;胡起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C5/14 | 分类号: | A45C5/14;A45C5/04;A45C13/26;A45C1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张忠波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上下 楼梯 行李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上下楼梯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体锁、短把手、伸缩把手总成和支撑轮组,通过将行李箱箱体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在万向轴两侧设置支撑轮,将第一箱体底部的支撑轮组设置于伸缩把手下方的位置,采用成对的支撑轮组与楼梯进行接触,行李箱箱体侧边的圆弧形结构避免了边角容易碰撞楼梯的问题,使用者在上下楼梯过程中,仅需控制角度的平衡并抬起,由设置于伸缩把手下方的成对支撑轮组与楼梯进行接触,方便使用者通过伸缩把手进行抬起,减少上下楼梯时阻力,避免了箱体与楼梯碰撞导致箱体和箱内物品损坏以及上下楼梯阻力大容易脱手的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上下楼梯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目前,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人们外出时用于方便物品携带的箱子。但常见的旅行箱所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人们在携带行李箱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不方便上下楼梯,虽然电梯已经逐渐普及,但在很多地方仍然没有电梯,需要人们自行上下楼梯,如个别地铁、地下通道或天桥等,既容易因箱体与楼梯碰撞导致箱体和箱内物品损坏,又容易因上下楼梯无法利用到滚轮,在行李箱较重的情况下,搬运行李箱费力,容易脱手,出现安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方便上下楼梯的行李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方便上下楼梯的行李箱,包括箱体、箱体锁、短把手、伸缩把手总成、支撑轮组、复位弹簧和滑槽;
所述箱体为圆柱体结构,箱体由沿高度方向分隔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组成,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通过铰链相连接;
所述箱体锁设置于箱体上,并与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相连接;
所述短把手装配于箱体上;
所述伸缩把手总成包括伸缩杆和伸缩杆握把,所述伸缩杆滑动连接于第一箱体上,所述伸缩杆握把装配于伸缩杆上;
所述支撑轮组包括万向轴和支撑轮,支撑轮通过转轴连接于万向轴上,并对称设置于万向轴两侧,万向轴装配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底部,连接于第一箱体的支撑轮组设置于伸缩杆下方方向的第一箱体底部;
第一箱体底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置于支撑轮组万向轴与第一箱体连接处,支撑轮组还设有支撑轮支架,支撑轮对称设置于支撑轮支架一端的两侧,支撑轮支架的另一端与万向轴相连接,且支撑轮支架连接万向轴的一侧与定位槽尺寸相适配,万向轴沿第一箱体的高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箱体上;
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第一箱体底部的支撑轮组上,并与第一箱体相连接,万向轴上设有凸起,并装配于滑槽上;
所述滑槽用于为凸起限位,使得第一箱体底部的支撑轮组处于自由转动状态或使支撑轮支架卡接于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连接于第一箱体底部的支撑轮组的两个支撑轮之间的间距为连接于第二箱体底部的支撑轮组的两个支撑轮之间间距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短把手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第一箱体的侧边和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锁为密码锁。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由两组以上相互嵌套的杆件组成。
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置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弧面上。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行李箱箱体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在万向轴两侧设置支撑轮,将第一箱体底部的支撑轮组设置于伸缩把手下方的位置,采用成对的支撑轮组与楼梯进行接触,行李箱箱体侧边的圆弧形结构避免了边角容易碰撞楼梯的问题,使用者在上下楼梯过程中,仅需控制角度的平衡并抬起,由设置于伸缩把手下方的成对支撑轮组与楼梯进行接触,方便使用者通过伸缩把手进行抬起,减少上下楼梯时阻力,避免了箱体与楼梯碰撞导致箱体和箱内物品损坏以及上下楼梯阻力大容易脱手的安全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08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