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22475273.5 申请日: 2020-11-01
公开(公告)号: CN213904950U 公开(公告)日: 2021-08-06
发明(设计)人: 罗南航;赵昆明;熊卿;万华庆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主分类号: G21C15/243 分类号: G21C15/243;B63H21/18
代理公司: 武汉领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8 代理人: 汪俊锋
地址: 43006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反应堆 余热 排出 系统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该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底板,底板共设置有两个,每个底板底部沿边缘方向均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移动轮,每个底板顶部沿边缘方向均等距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撑杆,每组支撑杆共设置有四个,每组四个支撑杆顶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该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使用时,通过底板底部移动轮能够便捷进行设备实际使用位置的有效调整,使第一储液框和第二储液框能够有效贴合船用反应堆设备表面,同时根据船用反应堆设备实际结构,通过控制气压杆能够有效进行第一储液框实际使用高度的便捷调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

背景技术

船或船舶,指的是利用水的浮力,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动力机组)等动力,牵、拉、推、划、或推动螺旋桨、高压喷嘴,使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运输手段,但是,现有技术中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实际结构固定,且安装较为困难,导致现有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无法便捷的进行使用位置的便捷调节,同时由于多用海水进行冷却处理,较长时间使用后使设备内部容易产生较多沉淀且无法便捷进行清理,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使设备实际使用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使用后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便捷进行设备自身结构的有效调整,进而使设备能够便捷使用位置的调节和安装,同时在较长时间使用后能够便捷进行内部沉淀的清理,使设备能够高效进行应有功能的实现。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共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底板底部沿边缘方向均等距固定连接有三个移动轮,每个所述底板顶部沿边缘方向均等距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撑杆,每组所述支撑杆共设置有四个,每组四个所述支撑杆顶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气压杆,两个所述气压杆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液框,所述第一储液框前表面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储液框两侧外表面靠近前侧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一储液框顶部和底部均嵌设有一组导管,另一个所述支撑板顶部沿边缘方向等距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滑杆,四个所述第一滑杆外表面之间也滑动套设固定板,且固定板后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储液框,所述第二储液框后表面靠近两侧边缘处且位于对应连接槽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第二储液框两侧外表面靠近后侧四个拐角处也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二储液框顶部和底部也均嵌设有一组导管,每组所述导管共设置有五个,每组五个所述导管顶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注液框,其中两个所述注液框顶部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另两个所述注液框底部中心处均也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每个所述第一滑杆外表面位于对应固定板下方均套设有支撑圈。

为了能够有效进行固定板移动位置的限制,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顶部位于两个气压杆之间等距固定有两个第二滑杆,每个第二滑杆顶端均延伸对应固定板上方。

为了使第一储液框和第二储液框能够便捷进行有效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八个所述连接块共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四个所述连接块前表面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另一组四个所述连接块前表面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且每个第二螺纹孔内部和对应第一螺纹孔内部之间均螺纹连接有螺栓。

为了有效防止固定板脱离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四个所述第一滑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片,两个所述第二滑杆顶端也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片。

为了有效将冷却液体注入第一储液框和第二储液框内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所述第一储液框内部和对应两组导管内部均连通,所述第二储液框内部和对应两组导管内部均连通。

为了有效将冷却液体注入第一储液框和第二储液框内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船用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每组五个所述导管和对应注液框内部均连通,且每个注液框内部和对应连接管内部均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752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