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86599.8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2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郭杰;刘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云天智能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24 | 分类号: | H01Q15/24;H01Q1/00;H01Q1/52;H01Q1/12;H01Q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查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7 | 代理人: | 曾令安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卫星通信 系统 极化 天线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组件,包括金属底板、圆形介质板、金属加固边框和侧向金属抗干扰板,所述金属底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装配腔,且装配腔的内部粘接有圆形介质板,并且圆形介质板的边缘处设置有金属加固边框,所述圆形介质板上均匀安装有第一微带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圆形介质板、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使得装置优化了自身的性能,使用时,通过在圆形介质板上设置有呈同心圆排列的四组第一微带线,同时在第一微带线内侧的圆形介质板上设置有补充第一微带线未覆盖空隙的第二微带线,进而通过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实现全向的圆极化,进而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组件。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多个地球站利用空中人造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而进行的无线电通信,而天线组件是通信用卫星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可以辅助卫星转发各地球站信号,天线组件的种类多种多样,这其中又以圆极化天线组件最为常见,圆极化天线的矢量端点在垂直于传播方向平面内描绘的是一个圆,但是现有的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组件在实际使用时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普通的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组件往往存在着不易实现全向的圆极化和介质板强度低的问题,这导致装置的使用效果不好;
2.市面上现存的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组件还普遍存在着抗干扰效果差和不易拆装维护零部件的弊端,这导致装置的实用性低下;
3.现有的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组件还存在着排热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这不利于装置的长期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易实现全向的圆极化和介质板强度低、抗干扰效果差和不易拆装维护零部件以及排热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圆极化天线组件,包括金属底板、圆形介质板、金属加固边框和侧向金属抗干扰板,所述金属底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装配腔,且装配腔的内部粘接有圆形介质板,并且圆形介质板的边缘处设置有金属加固边框,所述圆形介质板上均匀安装有第一微带线,且第一微带线内侧的圆形介质板上均匀安装有第二微带线,所述圆形介质板外侧的金属底板上均匀安装有侧向金属抗干扰板。
优选的,所述金属底板底部的两侧皆均匀焊接有支脚,且支脚的横截面呈三角形,使其便于使用者将支脚和相应的装配点进行焊接,实现对于该天线组件的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皆在圆形介质板上呈同心圆排列,使其通过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实现全向的圆极化。
优选的,所述圆形介质板的外侧壁设置有硅橡胶防护层,金属底板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使其利用硅橡胶防护层可以对圆形介质板实现较好的耐腐蚀防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侧向金属抗干扰板底部的两端皆焊接有预留卡条,金属底板上设置有与预留卡条相匹配的预留卡槽,且预留卡条底部的两侧皆均匀焊接有锁紧片,并且锁紧片上设置有与金属底板连接的锁紧螺栓,使其便于使用者将四个侧向金属抗干扰板在金属底板上进行拆装。
优选的,所述装配腔上均匀设置有呈同心圆排列的铝合金散热翅片,且装配腔上均匀设置有散热孔,使其提升了圆形介质板的导热散热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云天智能通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云天智能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865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星电话的防摔装置
- 下一篇:一种调节式的金属接触疲劳性能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