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入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89315.0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22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卢韬源;刘灶渠;郭春光;郑悠阳;王立博;党钦;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A61F2/958;A61F2/9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治疗 动脉瘤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介入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用支架,包括导入鞘,所述导入鞘的内部设置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设置为气囊导管结构,待导管输送到指定的位置后,扩张气囊,使得气囊放大为球形,利于放置支架层,所述导管的外部设置有支架层,所述支架层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网状形结构且设置有近端标记点和远端标记点,镍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以及具有耐磨损和超弹性等优异特点,提供了所需要的支撑力以及柔韧力,设置有近端标记和远端标记点,便于医生观察导管放置的精确位置,推送导丝从支架层的远端标记点网眼中穿过去,可以得到更好地分支覆盖,本实用结构合理,使用操作十分方便,节约了病人的手术时间,使患者及术中所受射线量大大减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相关手术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入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用支架。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颅内动脉瘤是大脑内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瘤状物,破裂后会造成生命危险,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 至60岁中老年女性。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动脉环上,其中80%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现有技术还没有能够妥善处理颅内动脉瘤的支架,现在市面上的支架大多都存在着顺应性不足的问题,在通过患者的颅内血管的时候,常常在弯曲的血管内堵塞不便,并且极其容易造成出血的问题,很容易造成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扩张不全,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血管堵塞,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这样会使血管进一步堵塞,从而提高中风发生的几率,还有的就是没有标记点,在支架到达位置并且释放之后,因为没有标记点所以没有办法完整分支的覆盖,手术难度大且风险性也较高,因此应该具备一款新型的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用支架,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介入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用支架,有效的解决了在弯曲的血管内堵塞不便,并且极其容易造成出血的问题,很容易造成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扩张不全,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血管堵塞,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介入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用支架,包括导入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鞘的内部设置安装有导管,所述导管3的内部可设置推送导丝8,所述导入鞘的顶端设置安装有标记点,所述导管的外部设置有支架层。
优选的,所述导管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导管设置为气囊导管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架层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网状形结构且设置有近端标记点和远端标记点。
优选的,所述导管设置有软管结构且设有一层亲水涂层。
优选的,所述导管设为由导入鞘推送形式结构,且通过通口进行推送。
优选的,所述支架层在安装完毕之后可以从导管内在推送推送导丝,所述推送导丝设置为从支架远端标记点的网眼中穿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用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未经河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893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生产用原料筛选装置
- 下一篇:双向按压的动能开关